您当前的位置: 找法网 办事指南 结婚生育 正文

国家结婚法定年龄怎么规定的?

更新时间:2020.03.17    浏览量:

摘要

当前的《婚姻法》中并没有针对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作出改变、调整,仍然是维持了1980年婚姻法中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即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所以,现在男女的法定结婚年龄依旧是22周岁和20周岁。

一、国家结婚法定年龄怎么规定的

新婚姻法关于法定结婚年龄的规定没有改变,仍维持198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结婚年龄,即婚姻法第六条规定的:“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法定结婚年龄,是指法律规定的结婚的最低年龄。也就是说,男女双方不到这个年龄就不能结婚,只有达到或高于这个年龄才能结婚,至于结婚的最高年龄,则无限制。婚姻关系的性质和特点,要求男女当事人必须达到适婚年龄,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具备必要的生理和心理条件,才能在处理婚事时做出判断,才能在婚后承担对家庭、子女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婚姻法确定的男二十二周岁、女二十周岁的法定结婚年龄,既考虑了男女青年的身心发育,又考虑了国家控制人口,城乡群众的接受程度,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我国1950年婚姻法规定的法定婚龄为男二十岁,女十八岁。因此规定“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这次修订婚姻法,有的同志建议将男女的结婚年龄统一为一个标准,或均为二十二周岁,或均为二十周岁。

二、未达到结婚年龄的后果

1、未到法定婚龄结婚,婚姻关系无效

我国《婚姻法》规定了男女结婚的最低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我国关于法定婚龄的规定,是强制性规定,违反法定婚龄登记结婚的,婚姻关系无效。当想要“离婚”的时候,不可以提出请求离婚的诉讼,只可以提出确认婚姻关系无效之诉。

但是,双方都符合了法律规定的结婚年龄后,可以到婚姻登记机关补办结婚登记。登记后,双方建立起婚姻关系,婚姻关系的效力从双方均符合婚姻法所规定的结婚条件时起算。

2、未到法定婚龄结婚,不享受法律上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现实生活中,仍有人认为,欠缺年龄这一条件而提早结婚,除了不能在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在法律上不是夫妻关系外,没有其他什么在实质的影响,两个人事实上已经过起了夫妻的生活,和真的结婚有什么区别呢。这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夫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之间不具有夫妻之间的扶养、忠实等法定义务。同时,未到法定婚龄而结婚的男女双方之间也不享有夫妻之间的互相继承遗产、在对方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时担任监护等权利。

3、未到法定婚龄结婚,解除关系法院不予受理

结婚后想要离婚的,可以协商后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也可以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但是两人登记的时候未达法定婚龄,婚姻关系是无效的,何来待解除的婚姻关系,因此,不可以向法院提离婚的请求,法院有权不受理。

两人不是合法夫妻关系,顶多只是同居关系,不过如果是因为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产生纠纷而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虽然对结婚年龄有过修改,但是当前的结婚年龄要求还是与之前是一样的。不过这个年龄却有一定的针对性,一般港澳台同胞在当地登记结婚,并不受这个年龄的限制。而在内地,如果是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少数民族居民,在当地对结婚年龄有单行规定的时候,那么也是可以按照当地的年龄规定来登记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