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05-07 15:37:5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避免正在发生的危险使个人权益或公共利益、国家利益受损,行为人不得不采取的避险行为,紧急避险针对的危险必须是正在发生的,而且紧急避险是有必要限度的,限度就是紧急避险所引起的损害必须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如果超出必要限度的,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

  一、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

  (一)紧急避险的概念: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二)紧急避险的要件:

  1、必须针对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如果人的行为构成紧急危险,必须是违法行为。

  2、所采取的行为应当是避免危险所必需的。

  3、所保全的必须是法律所保护的权利。

  4、不可超过必要的限度,就是说,所损害的利益应当小于所保全的利益。紧急避险不负法律责任。在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不得在发生与其特定责任有关的危险时实行紧急避险。

  二、紧急避险要承担责任吗

  (一)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应当负刑事责任。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伤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紧急避险作为一种对人性尊重的规定,一般来说任何人只要满足构成要件都可以成立。然而我国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第一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二)紧急避险具有合法是由,可以免责。

  紧急避险具有合法性事由的缘故,因此可免责。关于紧急避险合法的免责事由,如下:

  1、从主观上看,实行紧急避险的目的,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2、从客观上看,它是在处于紧急危险的状态下,不得已采取的以损害较小的合法权益来保全较大的合法权益的行为。

  因此,紧急避险行为不具备犯罪构成。从总体上说,它不仅没有社会危害性,而且是对社会有利的行为。紧急避险是采用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以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才能排除其社会危害性,真正成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三、紧急避险有限度吗

  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是指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其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那么,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紧急避险是否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呢?对此,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一般认为其标准是: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

  紧急避险行为所引起的损害之所以应小于所避免的损害,就在于紧急避险所保护的权益同避险所损害的第三者的权益,两者都是法律所保护的。只有在两利保其大、两弊取其小的场合,紧急避险才是对社会有利的合法行为。所以,紧急避险所保全的权益,必须明显大于紧急避险所损害的权益。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的法律知识。紧急避险的概念其实并不复杂,大家在了解了相关概念之后,将概念与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就可以弄明白了。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咨询找法网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关于紧急避险
肯定不可能,不是万不得已的情况,怎能行使紧急避险?而且对受害者人身怎么适用紧急避险程序呢?
骑脚蹬三轮车为了避让一骑自行车的男青年不慎摔伤至骨折,医生讲我母亲以后肯定不能干体力活而且是伤残。我
1、如双方协商不成,只能向法院起诉。注意搜集、保存好你的证据。 2、如需帮助,可来电联系。
他已经支付了所有的医疗费用。出院后该怎么补偿?
交通事故当中赔偿义务人(肇事者、保险公司)给予受害者的赔偿所包含的项目,主要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受害人因伤
医疗费用较高。我们已经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保险公司如何解决索赔?
先由承保的保险公司在责任限额范围内予以赔偿,不足部分由肇事者承担。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
现在他不愿赔偿我,这怎么说呢?
你好,发生车祸的,可根据交警做出的责任认定、法医做出的伤残鉴定结论进行索赔。
湖北省孝感市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额
交通事故死亡赔偿金这样计算:死亡赔偿金根据受理交通事故的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的二十倍进行计算。被害人超过六十周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