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请求是否有诉讼时效

更新时间:2021-11-27 12:41: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干活发工资是现在我们工作的人日常的面对现象,按劳分配是现在遵守的一项原则,如果用人单位不能够及时给予我们报酬,我们可以通过法律的途径维护我们自己的利益,那么劳动仲裁请求是否有诉讼时效?以下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劳动仲裁请求是否有诉讼时效

  一、劳动仲裁请求是否有诉讼时效

  有的。

  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八条 【仲裁时效】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五百九十四条 【国际贸易合同诉讼时效和仲裁时效】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二、借款的诉讼时效怎么算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对于没有约定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两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但如果债权人未曾主张债权,就不能开始计算诉讼时效。

  债权人若一直没有主张权利,则适用最长诉讼时效期,从债权债务关系发生之日起计算20年,超过20年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保护。

  三、什么纠纷不适用诉讼时效

  《民法典》

  第一百九十六条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情形】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

  (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

  (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以上就是关于劳动仲裁请求是否有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根据有关规定劳动仲裁的请求也是有诉讼时效的因此我们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对自己的利益进行相应的挽回,如果超过时间有可能会比较麻烦。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仲裁的裁决有时效吗
针对劳动仲裁裁决,存在一年的时效限制。在这一年内,当事人有权提出仲裁申请。若对裁决结果有异议,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15日内依法提起诉讼。超过时效未处理,则裁决将
劳动仲裁有仲裁时效吗
劳动仲裁确实存在仲裁时效,也就是一年。在这一年的时效期内,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有权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对裁决结果不服,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的15日内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动仲裁有时效规定吗
针对劳动仲裁,存在一个为期一年的时效期。在这一年内,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如果不满意裁决结果,收到裁决书后15天内可提起诉讼。时效性的把
劳动仲裁时效过了,怎么办
可尝试通过友好协商或向当地劳动行政管理部门进行投诉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不能再打官司吗
针对超过劳动仲裁时效的情况,您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处理:首先,尝试向劳动仲裁委员会提交仲裁申请,并准备完整的材料。如果申请不被受理或者长时间未得到决定,您应该准备充
劳动仲裁时效是多长时间?
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一般有一年。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的一年内,可以依法申请劳动仲裁,来保护其合法的权益。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
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仲裁时效究竟有多久
未签劳动合同的仲裁一般有时效限制,通常为一年。在这一年内,应先收集证据以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如能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争议,可避免进一步走仲裁程序。若协商无果,应在
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申诉时效究竟有多久
申诉时效为十五日。在时效内可向法院起诉,需准备起诉状和证据材料,按照法院程序进行诉讼。若超过时效,裁决书生效,可寻求其他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劳动争议仲裁的法定时效有多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年。在时效内,可选择:1. 协商,双方直接沟通解决;2. 调解,由调解组织介入协助;3. 仲裁,向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协商、调解不成,应及时申
关于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限制
劳动仲裁时效一年。具体操作:1. 收集证据,确认权利被侵害事实;2. 向劳动仲裁委提交申请书;3. 等待仲裁委决定是否受理;4. 参与仲裁庭审,争取权益。若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