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后果

更新时间:2021-11-24 07:01: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实施民事行为是需要具备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的,若是对此约定不明则会带来一定的后果。那么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后果?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有哪些?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后果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后果

一、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后果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若是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可能导致最初的目的无法实现,此时最好就争议事项重新协商,达成一致。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有哪些

(一)单方面或多方面法律行为

这种分类的根据是当事人意思表示发生法律效果的不同条件。

1、单方法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研究图册

单方法律行为又称“单独行为”,是指基于一个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只要一个当事人单方面作出意思表示,法律行为即可成立并引起行为人预期的民事法律后果。如遗嘱行为,只须遗嘱人作出处分其死后遗产的意思表示,遗嘱即可成立并在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属于单方法律行为的还有委托授权行为、民事权利(如继承权)的接受或者放弃、捐助行为、免除他人债务的行为等。

单方法律行为有以下特点:

(1)单方法律行为依当事人单方面意思表示即可成立。但基于各种单方法律行为的不同性质,当事人的单方意思表示有时不必向特定的相对人作出(如设立遗嘱的意思表示无须向继承人或其他人作出即可成立);有时却依法必须向特定的相对人作出方可成立(如债权人免除债务人所承担的债务的行为,尽管不需要经过债务人的同意,但免除其债务的意思表示必须向债务人作出,才能发生债务免除的效果;同样,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也必须向其他继承人作出,才能发生继承权放弃的效果)。在民法的传统理论上,无须向特定相对人作出意思表示即可成立的单方法律行为称为“无相对人的单独行为”;必须向特定相对人作出意思表示才能成立的单方法律行为称为“有相对人的单独行为”。

(2)由于单方法律行为无须他人同意即可成立,所以,单方法律行为通常只能为他人设定权利而不能单纯为他人设定义务,即单方法律行为一般都是给予他人以某种利益(如遗嘱行为系为继承人或受遗赠人设定权利),或对他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某种直接影响(如代理权的撤回、无权代理的承认等)。 

(3)由于单方法律行为根据当事人单方意思表示而成立,所以,也可根据当事人单方面的意思表示而发生变更或撤销。例如,遗嘱人设立遗嘱后,可以随时变更遗嘱内容甚至撤销已经设立的遗嘱;被代理人向代理人进行委托授权后,可以随时变更授权内容甚至撤销代理权。但某些单方法律行为一旦成立即发生某种法律效果,行为人依法不得对行为进行变更或者撤销。例如,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即发生继承权消灭的效果;监护人对未成年人实施的行为的承认的意思表示一旦作出,即发生该行为有效的法律后果。对此,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行为和监护人的承认行为即不得变更,也不得撤销。  

2、双方及多方法律行为

双方及多方法律行为是基于双方或者三方以上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与单方法律行为不同,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中必须包含两个以上一致的意思表示。事实上,双方及多方法律行为指的就是各种合同行为。例如,作为双方法律行为,买卖合同行为必须是买卖双方协商一致才能成立;作为多方法律行为,三个以上当事人订立合伙合同,必须经有关的多方当事人协商一致才能成立。

由于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必须由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共同协商才能成立,所以,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的变更或者解除,除法律有特别规定之外,也必须经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协商一致。

传统民法理论将双方及多方法律行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所谓“契约行为”,指基于双方“对立”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这里的“对立”,指双方当事人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所追求的利益或目的不同(如买卖行为中,买受人的目的是取得货物,出卖人的目的是取得价款)。大多数双方法律行为都是契约行为;二是“合同行为”,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平行”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所谓“平行”,指各方当事人追求的利益或目的都是一致的。如合伙合同中,各个合伙人订立合伙合同的目的都是为了通过合伙经营而获得利益。

中国民法未采用“契约”的概念,而是将双方或多方法律行为统称为“合同行为”

(二)有偿法律行为与无偿法律行为  

这种分类是根据双方法律行为中,当事人双方是否均取得一定的利益而划分的。由于单方法律行为实际上只存在一方当事人,无所谓与相对方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对价”,所以,单方法律行为不存在有偿及无偿的问题。

1、有偿法律行为

有偿法律行为是指一方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向他方付出相应的代价的法律行为。如买卖行为中,买受人获得出卖物,必须向出卖人支付价款;而出卖人获得价款,必须向买受人交付货物。即有偿法律行为中,当事人双方必须“互为给付”。所以,有偿法律行为又被称为“有对价关系”的法律行为。 应当注意的是,民法上的“有偿”,是指双方存在利益上的交换事实,但不是指双方通过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获得的利益绝对相等(例如,出卖人基于某种考虑,愿意将价值100元的物品以80元出卖给买受人。这种关系,也具有有偿性质)。同时,所谓“有偿”,也不一定绝对是指支付金钱,也可以表现为提供劳务、完成工作等。由于民法调整的财产关系主要是商品关系,所以,绝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具备有偿性质。

2、无偿法律行为

无偿法律行为指一方当事人单纯获得某种利益而无须支付任何代价。也就是说,无偿法律行为中,不存在“对价关系”。如赠与行为中,受赠人仅获得赠与物而无须付出任何代价。属于无偿法律行为的还有借用行为、无息借贷行为、无偿保管行为等。

(三)诺成性法律行为与实践性法律行为  

这种分类根据的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实物为条件。所以,它也不适用于单方法律行为。

1、诺成性法律行为

诺成性法律行为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亦即只要双方达成协议,民事法律行为即可成立并发生效力,至于交付实物,是履行义务的问题,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生效。如买卖合同行为,只要买卖双方达成协议,合同即告成立,双方即根据合同享有权利及承担义务,而出卖人交付货物及买受人支付货款,是依合同的约定对各自义务的履行。绝大多数民事法律行为都是诺成性法律行为。 

2、实践性法律行为

实践性法律行为是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之后,必须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实物才能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双方达成协议时,民事法律行为尚未成立,对双方不能产生约束力。一旦交付实物,民事法律行为即告成立。无偿法律行为一般属于实践性法律行为,如借用、无偿借贷、无偿保管、无偿运输等行为。但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赠与合同属于诺成性法律行为。 

诺成性法律行为的当事人在双方达成协议之后,一方于交付实物前反悔而为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  

这种分类根据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应否采用法定形式。

要式法律行为是指应当按法律规定的方式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如果法律对某些民事法律行为在方式上作了特别规定,则这些民事法律行为如果不采用法定方式,就有可能不能有效成立。如我国继承法对当事人设立遗嘱的方式作了特别规定,如果遗嘱人未按法定方式设立遗嘱(如采用录音方式设立遗嘱而无两个以上的见证人在场见证),则遗嘱行为无效。 

不要式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可以自由选择成立形式的民事法律行为,即当事人在意思表示方式的选择上,不受法律的特别限制。例如,一般的买卖行为,当事人既可采用书面形式,也可采用口头形式或其他形式。  

(五)主法律行为与从法律行为  

这种分类根据的是两个相互关联的法律行为的相互地位。

主法律行为是指在两个相互关联的民事法律行为中,能够独立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从法律行为是依附于主法律行为的存在而存在的民事法律行为。例如,甲向乙借款1万元,由丙作保证人。此例中,存在两个民事法律行为:一个是甲与乙之间的借贷合同行为,另一个是丙与乙之间的保证合同行为。保证合同行为的存在依附于借贷合同的存在(如果没有借贷合同,就不可能存在保证合同)。因此,借贷合同行为是主法律行为,保证合同行为是从法律行为。

从法律行为随主法律行为的成立而成立,随主法律行为的消灭而消灭。主法律行为的变更或者撤销,都会影响从法律行为的效力。

三、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有哪些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也就是自然人可以以自己的行为为民事活动负责任。按照年龄和精神状况,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可以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大类。

(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1.条件

年满18周岁,精神状况良好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生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19岁读大二的张三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7岁工厂打工为生的张三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2.行为效力

对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除非法律规定需要满足其他特定条件的。所以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行为没有其他效力和条件瑕疵的,行为是有效的。例如,17岁工厂打工为生的张三花5000块钱买了一台液晶电视,那么该行为效力如何?答案是效力有效,原因是17岁的张三已经有了自己的劳动收入,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作的行为效力有效。

(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1.条件

年龄已满8周岁,未满18周岁;精神状态上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那么30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张三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16岁继承姨妈10万元财产的李四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还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答案是应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原因是16岁的李四所得财产是赠与所得并非是自己的劳动收入。

2.行为效力

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需要分情形进行考虑。作出的行为与年龄智力状况相符的,行为有效;与年龄智力状态不相符的,行为效力待定,需要等待法定代理人的追认,法定代理人追认,则行为有效,若不追认,则行为无效;作出的如果是纯获利益的行为,则行为有效,例如纯获利益、接受赠与和遗产继承,不需要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付出任何对价,可以由其自己进行决定,该行为有效。那么15岁的孩子张三去书店买了50块钱的辅导资料,效力如何?答案是有效,因为和年龄智力状况相符。那么如果是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买了两套房产,合同效力如何?对于超出其年龄、智力状况的行为需要等待其法定代理人的追认。如果15岁的孩子接受了姨妈赠与的10万块钱,则该接受行为有效,因为属于纯获利益的行为,可以自己独立实施。

(三)无民事行为能力

1.条件

年龄不满8周岁;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所以5岁的张三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李四也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2.效力

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需要其法定代理人代为实施民事活动,所以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效力产生疑问时,应属于无效,不能独立实施民事行为。所以7岁的孩子去买50块钱的玩具,效力如何?答案是该行为属于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综上所述,如果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那么就需要当事人对此重新达成协议,如果不能达成协议的,那么就按照交易习惯处理。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民事行为约定不明的后果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担保期间约定不明和没有约定
您好,您可以参考一下《合同法》第61条和第62条的规定,对于合同中约定不明确的处理。通常如果没有补充约定的,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如果还是不能确定,就是为没有约定
未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担保
担保期限约定不明和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自履行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担保 约定不明 没有约定
您好,您可以参考一下《合同法》第61条和第62条的规定,对于合同中约定不明确的处理。通常如果没有补充约定的,根据交易习惯确定,如果还是不能确定,就是为没有约定
担保约定不明和没约定担保期限
如果担保合同里面对于担保期限有约定,那么就按照约定,如果担保合同里面没有约定担保期限,那么担保的时间就是主债务存续的期间,主债务存在,担保就一直存在,主债务消灭
什么是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条、二十一条的规定: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
民事行为效力指什么?
您好,民事行为效力分为:有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无民事行为和限制民事行为
你可以把你的事情多叙述一点内容,也可以来电咨询。
假如是失信执行人到法庭提起离婚诉讼会被拘留吗?
你好,被执行人可能会被刑事拘留。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未同居多长时间视为离婚的依据
分居满二年可视为离婚依据。具体操作:1. 确保分居是因感情不和;2. 分居期间保持记录;3. 满二年后,可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4. 法院将进行调解,调解无效则准
离婚多年,没有离婚判决书跟生效书,也忘记哪个法院判决的
可以向法院查询判决。具体操作:1. 联系原判决法院,提供个人身份信息查询离婚判决书和生效书。2. 如法院无法提供,可申请补办相关文书。3. 同时,可向户籍管理部
开庭审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法院
一、案件到了法院后要多久才能开庭审理1、案件到了法院后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开庭审。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通常在一个月后开庭,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通常在一个月内开庭,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对于离婚事项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民法典》关于离婚的规定是,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协议离婚必须是双方自愿,且应当签订离婚协议,离婚协议应当载明双方自愿离婚的意思表示和对子女抚养、财产以
起诉离婚未交费未开庭可以再次起诉吗?有时间限制吗?
可以,但有六个月的时间限制。若法院判决不准予离婚,需等待六个月后才能再次起诉。在此期间,双方可尝试协商解决问题。若协商不成,期满后可再次提起诉讼,法院将重新审理
我儿媳妇丢弃俩个孙女儿她说要与我儿子离婚,一走了知请问咱办
先协商,不成再起诉。1.尝试与儿媳协商,了解离婚原因,探讨抚养权解决方案。2.如协商不成,收集相关证据,如双方经济情况、孩子意愿等,向法院提起抚养权诉讼。3.法
没有登记办理结婚证的但是有小孩了怎么办才可以离婚
未领证有小孩,直接分手。关于孩子抚养,可协商或诉讼确定抚养权及抚养费。财产分割方面,按共同财产原则处理,协商不成可诉诸法律。另外,如果双方之后希望确立婚姻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