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拆迁人提起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更新时间:2023-02-12 16:31: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房屋拆迁人提起诉讼的期限是六个月的时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需要提出的。房屋拆迁纠纷案件的处理是行政裁决、提起民事诉讼解决和进行强制拆迁。
房屋拆迁人提起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一、房屋拆迁人提起诉讼的期限是多久?

  房屋拆迁人提起诉讼的期限是6个月。找法网提醒您,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应当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房屋拆迁纠纷案件怎么处理

  1.行政裁决。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可以按照《拆迁条例》向有关部门申请裁决。实施裁决的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是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

  2.提起民事诉讼解决。

  3.进行强制拆迁。如被拆迁人或房屋承租人拒绝执行房屋拆迁管理部门作出的裁决,被拆迁人或者房屋承租人在裁决规定的搬迁期限内未搬迁的,可以依法实施强制拆迁。

  三、房屋拆迁怎样评估价值

  1.市场评估价:是指被拆迁房屋的房地产市场价格,是由符合规定的专业估价机构,根据估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估价程序,选用适宜的估价方法,并在综合分析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基础上,对房地产在估价时点的客观合理价格或价值进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动。

  2.商品房交易均价:是指同区域、同类型普通住宅商品房交易平均价格,由相关部门每季度定期汇总测定并公布。

  3.重置价:是指由估价机构采用估价时点的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按估价时点的价格水平,判定出重新建造与估价对象具有同等功能效用的全新状态的建筑物的正常价格。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房屋拆迁安置诉讼的法定时效为多长时间
1. 房屋拆迁安置的诉讼时效为6个月。当事人应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诉讼请求。 2. 超过二十年的房屋拆迁安置的诉讼,人民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房屋拆迁方的诉讼期限是多长时间
拆迁纠纷可协商、调解、仲裁或诉讼。协商是双方直接沟通解决;调解则由第三方协助达成协议;仲裁需向仲裁机构申请,由仲裁员裁决;诉讼则是向法院起诉,由法官判决。
房屋拆迁法律诉讼的时效期限是多长
诉讼时效期为六个月。在此期限内,可选择协商快速解决;若协商无果,可尝试调解;若仍无法解决,应及时提起诉讼,确保权益得到法律保障。
房屋拆迁补偿起诉期限是多久?
房屋拆迁补偿诉讼,应当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
拆迁安置证的诉讼时效多长时间
1. 拆迁安置诉讼的时效是6个月,该诉讼时效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权益被侵害之日起算。 2. 超过二十年的拆迁安置诉讼,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房屋拆迁安置补偿协议起诉期限为多长
拆迁补偿安置协议诉讼时效期六个月。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
房屋拆迁的诉讼时效是多长
1. 房屋拆迁的诉讼时效是六个月,该时效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 关于房屋拆迁超过二十年的行政诉讼,人民法院一般不予受理。
房屋拆迁补偿起诉期限是多久
房屋拆迁补偿诉讼,应当在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如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复议决定,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
房屋拆除纠纷诉讼期限是多久
房屋拆迁诉讼属于行政诉讼,没有诉讼时效的规定,只有起诉期限的规定。房屋拆迁起诉期间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
房屋拆迁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
房屋拆迁的诉讼时效为6个月,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或权益被侵害之日起算。超过二十年的房屋拆迁诉讼,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对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