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房契税最新政策

更新时间:2019-03-13 09: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买房子、找工作,就上58同城”,杨幂的代言的这个广告宣传得蛮不错的。提到买房子,除了高昂的价格以外,买房子还应该关心它所包含的各种其他税费。那么新的一年又到来了,二手房契税有什么变化吗?跟随找法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二手房契税最新政策吧。

二手房契税最新政策

  一、2019年购房新政策内容是什么

  1、《关于调整房地产交易环节契税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0]94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住房转让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16〕108号)。

  二、二手房契税最新政策

  普通住宅:

  卖方:

  不满两年(无论是否唯一)5.6%

  满两年不满五年(无论是否唯一)1%

  满五年唯一住房免税

  满五年不唯一住房1%

  买方:

  购买90平以下房产的1%

  购买90平以上房产的(唯一住房)1.5%

  购买90平以上房产的(不唯一住房)2%

  商业房或公司产权:3%。

  三、二手房贷款对借款人要求

  二手房贷款根据借款人的人品、职业、教育程度、还款能力、所购住房(包括抵押住房)变现能力等情况确定。具体有以下几点:

  1、男性的实际年龄加贷款年限小于65岁,女性实际年龄加贷款年限小于60岁,具有中国国籍,户口不限,且无犯罪或不良贷款记录,有稳定收入;

  2、年满18周岁的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城镇居民常住户口或合法有效的身份证明;

  3、有二手房屋买卖合同,交齐首期购房款;

  4、有稳定的职业与合法收入,信用良好,有按期还款付息能力;

  5、提出贷款申请时,购房者有不低于购房价款20%的自有资金;

  6、借款人同意以所购房屋及其权益作为抵押物,或借款人不能足额提供抵押(质押)时,有贷款人认可并符合规定条件,具有足够代偿能力的单位或个人作为偿还贷款本息并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人;

  7、所购二手房的产权明晰,符合上海市支付规定的可进入房地产市场流通的条件;

  8、所购房屋不在拆迁公告范围内;

  9、所购住房价格基本符合贷款人或其指定的房地产估价机构评估价格;

  10、贷款银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以上即是二手房契税最新政策,如果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二手房,140平方。需要多少契税
您好!结合交易金额等计算。如需更多帮助,可以查阅我们的购买商品房全程法律指导及风险防控法律服务产品
二手房新政策是什么,请问二手房新政策有哪些?
各个地方不同的税点,具体询问房管部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二手房交易契税是多少?
契税一般是在新房交付时缴纳。契税是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变动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应缴税范围包括:土地使用权出售、赠与和交换,房屋买
二套房契税是多少?
购买商品房需要缴纳契税,税率是3%,以家庭首次购买144平米以下的普通住宅可以减免。 一、普通住宅: 1、首次购房90平米以下:总价*1%, 2、首次购房90-
左足第二跖骨骨折可评为几级工伤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
医保报销怎么查询进度
医保报销进度的查询,可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1. 登录医保局官方网站或APP,进入“医保报销进度查询”页面; 2. 输入个人医保号和报销申请编号,点击“查询”按钮
62岁受劳动法保护吗?
劳动法所保护的对象是年满16周岁的劳动者,男年满六十周岁,女年满五十周岁的劳动者。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
呢勒克劳动局
若劳动行政部门未能及时处理劳动纠纷,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首先,向劳动行政部门的上级机关投诉,要求其对劳动纠纷进行及时处理;其次,寻求法律援助,向律
厂里面有未成年人
判断一个工作是否适合未成年工,应参考《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中列出的禁止从事的劳动范围。如果工作涉及有害健康、危险性大或劳动强度高的任务,通常不适合未成年工。此
我们做计件,老板按发车算22一个立方,工资高了就我们减少,
与老板协商,要求明确工资支付标准。向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若调解无果,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满,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