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浙江陪产假多少天

更新时间:2021-12-08 11: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现在很多人关于劳动者权益的政策也是越来愈多,不仅产假发生了变化,陪产假也随之变化,不过这个变化每个地方都不一样,那么2022浙江陪产假多少天呢?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浙江陪产假多少天

  浙江省的全面两孩政策取消了对晚婚晚育的奖励,并在原有98天法定产假基础上,对符合政策生育第一孩或第二孩的妇女增加了30天的生育奖励假,与此同时,男方也可享受15天的护理假。

2018浙江陪产假多少天

  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30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同时男方享受15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两个子女”,并明确了“经批准可以再生育一胎”的几种情形:

  再婚前各生育过一个子女的;再婚前一方生育过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再婚后已生育一个子女的;再婚前一方未生育过,另一方生育过两个子女的;已合法生育的子女中,有经病残儿童鉴定机构确诊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或者确诊为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夫妻通过产前诊断和筛选可以再生育的;其他可以再生育的情形(由省卫生和计划生育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

  此外,对未婚生育行为也作了明确规定。对于已满法定婚龄未办理结婚登记而生育第一胎,满6个月后仍未办理结婚登记的,按照0.5倍征收社会抚养费;生育第二胎的,按照1倍征收。

  二、浙江陪产假工资怎么算

  浙江新计生条例第三十条规定,2017年1月1日以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可以获得下列福利待遇:

  (一) 女方法定产假期满后,享受三十天的奖励假,不影响晋级、调整工资,并计算工龄; 用人单位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给予其他优惠待遇;

  (二) 男方享受十五天护理假,工资、奖金和其他福利待遇照发。

  以上就是浙江陪产假多少天的介绍。陪产假的出现,在男人也享有产假”,无疑会消除就业中的歧视妇女现象,有利于营造男女平等的社会地位。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杭州产假是多少天,听说有30天奖励假
你好,对于女工保护问题中的流产的可以享受产假吗的问题,妊娠三个月内自然流产或子宫外孕者,给予产假三十天;妊娠三个月以上,七个月以下自然流产者,给予产假四十五天。
浙江省陪产假有几天,这陪产假是否带新休假
男方的陪产假最短的有7天,最长的则有1个月之久。《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未并没有对陪产假进行明确规定,具体要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条例》
浙江省产假规定
浙江省产假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陪产假江苏常州有多少天,陪产假工资是多少!
陪产假工资的计算方法如下:一般7到10(晚育)天地陪产假,陪产假期工资的支付有两种形式, 1.单位给缴纳生育保险的,并符合按相关当地政策可以申领生育津贴的,员工
高消费限制可以在还款完成后解除多久?
还钱后可以解除。清偿全部债务之后即可联系法院解除限制高消费。可以在执行过程中执行和解,签订还款协议。或者还钱之后才能解除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
公务员死后,哪个部门支付抚恤金?
依据公务员死亡的原因,抚恤金支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具体如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离退休人员死亡,一次性抚恤金发放标准调整为:1、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
现在和酒店要发票,他说三个多月不能开是真的吗?
发票的一种业务凭证,无论付款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必须要给予开具
四会居住证如何办理
法律分析:可以办理4类居住证业务,包括合法稳定就业居住证办理,合法稳定居住居住证办理,连续就读居住证办理,投资创业、引进人才居住证办理。法律依据:《居住证暂行条
吉安律师在线解答如何收费
是否要收费就要看实际情况,有付费咨询,也有免费咨询,如果案情简单的免费咨询的有很多。如果案情复杂,专业性较强的一般都要付费。律师咨询收费标准不同地区、不同律师收
广州退休金社保交满15年能领多少钱一个月?
社保交满15年每月可领的钱是当月的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之和。达到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累计缴费年限满15年的。按月领取的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
中专生末完成实力
建议中专生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同时积极与老师沟通,寻求学习指导。在面对学习困难时,要坚持不懈,努力克服。完成学业后,可积极寻找就业机会或继续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