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诉讼期限

更新时间:2021-06-29 16:5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劳动争议如果要进行诉讼的话,要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诉讼。那么劳动争议的诉讼期限是怎样呢?应该怎么样确定诉讼的期限呢?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劳动争议诉讼期限的详细知识,希望文章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劳动争议诉讼期限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劳动争议实行仲裁前置程序,劳动者应当先申请仲裁。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劳动争议诉讼期限

  二、劳动争议处理原则

  1、所谓劳动争议是指在有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因为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所产生的一些争议。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争议处理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这一规定确立了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原则,即调解原则;及时处理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这是处理劳动争议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2、根据《劳动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解决劳动争议,应当根据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依法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劳动争议诉讼时效的规定

  申请劳动争议仲裁的时效为一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之日起算。依据《劳动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提起民事诉讼的时效则为三年。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争议诉讼期限的相关内容。劳动争议,如果要诉讼的话,一定要在诉讼的期限内进行诉讼。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发生劳动争议要求仲裁的诉求时效是多长时间?
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1年内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时效是1年,如果没有不可抗力或有其他正当理由,超过了1年的时间,提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多长劳动争议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时间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是:发生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超过啦劳动诉讼时间怎么办
你好,建议协商处理
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时效最长。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是:发生劳动争议应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为一年。若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的,可自收到劳动仲裁裁决书15日内向人民法
劳动争议,不签劳动合同的诉讼时效
一年,具体可以来电面谈。
劳动合同纠纷时效超一年
您好,您已经经过诉讼时效
劳动仲裁诉讼期还是一年吗?
.您好,是遇到什么纠纷了吗
劳动仲裁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是1年。
中职毕业生能自主实习吗?
这个需要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实习
我想请问一下,我在公司工作20年,现在47岁现在公司可以辞退我吗?
法律分析:职工在本单位工作满15年,同时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用人单位不能依照《劳动合同法》第40条、41条的规定辞退该员工,也就是说,用人单位不可以用不
丈夫在工地上班时昏倒送医治疗半个月后死亡,算工伤吗?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可以申请认定工伤,享受工伤待遇。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待遇,若用人单位没有购买工伤保险的,则由用人
合同制工人视为缴费年限的规定
你好,建议详询人社局
虚岁16周岁15可以去外面工作嘛
法律分析:年满16周岁可以打工,这是法律允许的。年满16周岁而不到18周岁的,法律上称为未成年人,在工作安排上工作量不能太大,时间上不能太长,也不能从事有害健康
实习生就业问题
应届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如果不按就业需要承担违约金吗?需要结合签订的合同内容来判断
实习+实践一年半合理吗
实习期一年并不违法,实习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关系并不是劳动合同关系,所以不违法。但如果试用期约定为一年的违法,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