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界定商标合理使用

更新时间:2018-05-30 10: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商标的合理使用是指商标权人以外的使用人以善意的方式使用,而不去侵害该商标的合法权益。在不同的案件中,使用的商标的的文字、图形的形式多种多样,纷繁复杂,是否不侵权要在个案中具体分析。那么,怎么界定商标合理使用呢?现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解答。

  一、以除使用与他人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外,是否还加注了其他说明性文字以表明它的说明性质为界定标准。

  为了说明本商品的型号、质量、主要原料、功能、用途、重量、数量及其他特点,商家可能不得不使用到他人商标,但如果商家在此商标前加注“主要成分”、 “功能”、“使用方法”等说明性词语,就可以将混淆的可能性大大减小。

  二、以被告所使用的文字图形是否作为商标来使用,或者该文字或图形是否足以标识、区别商品来源作为界定标准

  既然被告并无使用该文字和图形作为商标的主观意图,而且在客观上根本不足以标识商品的来源,消费者基本不会基于该文字和图形就混淆商品,那么这种使用就不会侵犯商标权,而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

  三、以使用该说明性文字时是否刻意强调该文字的显著性作为界定标准

  使用该说明性文字的方式是推测使用人主观意图的重要标准。如果使用人将他人的注册商标置于该商品的显著位置,甚至放大字体,加以亮色,进行艺术加工等以求引人注意,而将其他的说明性词语和自己的注册商标置于不明显之处,那么很容易推断使用人有搭便车的主观意图,并在客观上很容易造成消费者混淆商品的来源,应当不属于合理使用的范畴。

  四、以是否同时标有自己的商标作为界定标准

  如果使用人在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文字、图形作为自己商品的说明的同时也标有自己的商品,那么可以推断使用人更多的是将其作为商品说明来使用,缺乏或者没有不正当竞争或搭便车的企图,而且一般这种使用不会导致对商品来源的误认,那么这应当算做合理使用。

  五、以商业惯例和行业协会的意见作为界定标准

  如果使用者所使用的名称是自己的姓名、商号或者商品的名称、形状、产地等,相对比较简单,容易识别。但对于商品的品质、功用等等的说明性文字,范围比较广泛,进行区分有一定的难度,这时了解商业惯例就显得很重要了,如果发生诉讼时征询一下行业协会的意见,再做界定就比较容易了。

  六、以原告是否可能因被告的使用而利润下降、声誉受损作为界定标准

  客观后果也是商标合理使用的重要标准。如果原告在其商标被被告使用后,名誉受损,经营业绩明显下降,只要有确切证据证明这种后果与被告的使用之间有直接联系,那么可以断定,是被告的使用侵害了原告的商标权,进而破坏了原告的正常商业活动,应属不正当竞争行为,而被排除在商标的合理使用之外。

  界定商标权的合理使用主要是上述的六种标准。这六种界定商标合理使用的标准并非只能孤立使用的,可以结合使用。因为商标构成因素的复杂,在现实生活中商标使用的情况也多种多样;在很多情形下,我们必须弄清楚具体案件中的案件事实,综合的来界定此商标的使用是否合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商标怎样共同使用,合同怎么签约受法律保护
商标通过确保商标注册人享有用以标明商品或服务,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以获取报酬的专用权,而使商标注册人受到保护。
商标使用证据
商标使用证据
知识产权
商标使用权是怎么使用的?
商标自注册完成后取得商标权,他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会有侵权责任。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知识产权侵权的法律责任及其处罚措施
法律分析: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如下: 1、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责令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2、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和主要用于制造侵权商品的工具、材料; 3、构成刑事犯罪
已经还款一年的房子,因为虚假宣传,能退房吗?
法律分析:可以退房,当事人在订立合同中故意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虚假情况,或者有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造成对方损失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酌定不起诉的情形包括哪些?
酌定不起诉包括的情况有: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此情况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人民检察院决定不起诉的案件,应当同时对侦查中
何谓侵犯署名权
侵犯他人署名权需要承担如下法律责任: 1、承担民事责任,例如,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2、行政法律责任,适用于若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情形,例如
大家都在问
  • 354人咨询过
  • 260人咨询过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