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

更新时间:2022-01-26 14: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近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在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常见,但并非生活中遇到的所有事件都适合提起行政诉讼,想要提起行政诉讼也是需要满足一定条件的,那么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

   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必须遵循两个规则:

  一是被告必须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实施者,即谁行为,谁被告;

  二是被告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我国行政诉讼法明文规定,只有行政机关、被授权的组织和被委托的行政机关才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9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签署做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做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当被告。

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

  二、如何理解行政诉讼中的确认判决

  (一)行政诉讼确认判决,法院通过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决形式。法院通过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或违法的一种判决形式。按照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的结果,可分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与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

  (二)有下列情形之一时,应当作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无效的判决。

  1、被告不履行法定职责,但判决履行法定职责已无实际意义的。

  2、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的内容。

  3、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不成立或者无效的。

  4、被诉具体行政政行为违法,但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损失的,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违法的判决,并责令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任。

  5、被告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原告不撤诉,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应当作出确认其违法的判决。

  三、哪些主体可以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

  (一)被告是因原告认为其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侵犯其合法权益,而被起诉要求承担责任的行政机关或履行行政职能的授权组织。行政诉讼的被告,一般按以下情况确定:

  1、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复议机关改变原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机关是被告。

  3、复议机关在法定期间内不作复议决定,当事人对原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作出原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当事人对复议机关不作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复议机关为被告。

  4、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

  5、由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委托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6、行政机关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的情况下,授权其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行使行政职权的,应当视为委托。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7、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但法律、法规对派出机构有授权的除外。

  (二)由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该组织是被告。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行使行政职权的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派出机构或者其他组织,超出法定授权范围实施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也应当以实施该行为的机构或者组织为被告。

  1、行政机关的内设机构或者派出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授权的情况下,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该行政机关为被告。

  2、行政机关组建并赋予行政管理职能但不具有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的机构,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当事人不服提起诉讼的,应当以组建该机构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3、行政机关被撤销的,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4、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与非行政机关共同署名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应以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为被告,非行政机关不能当被告。但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需要进行赔偿的,人民法院可以通知非行政机关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5、当事人不服经上级行政机关批准的具体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以在对外发生法律效力的文书上署名的机关为被告。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程序中,征得原告的同意后,可以依职权追加或者变更被告。应当变更被告,而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行政诉讼被告认定规则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在我们实际生活中, 我们需要了解的行政诉讼被告通常是行政机关。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行政诉讼可以诉讼几个被告
对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就属行政诉讼
如何在行政诉讼案件中确定被告主体
行政诉讼确定被告需分情况。直接起诉时,被告为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经复议维持,原机关和复议机关共同被告。复议改变,则复议机关为被告。未复议时,起诉原行为则原机关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确立行政诉讼的被告主体
行政诉讼被告主体依情况定。 1. 直接起诉时,作出行政行为的机关为被告。 2. 经复议维持原行为,原机关与复议机关为共同被告;改变原行为,复议机关为被告。 3.
在行政诉讼中,如何明确被告的具体信息
行政诉讼明确被告,方法有二。一、聘律师查询,利用其专业资源快速定位;二、法院立案庭申请,直接获取官方信息。根据情况选择合适方式,确保诉讼顺利进行。
机构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
行政诉讼被告的确定需分情况,1. 未复议,原机关为被告;2. 复议维持,原机关和复议机关共同被告;3. 复议改变,复议机关为被告;4. 未及时复议,可选原机关或
行政诉讼的被告是谁
行政诉讼中,常见处理方式包括直接起诉行政机关。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如行政行为的性质、影响范围及自身诉求的紧迫性等因素综合考虑,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
如何确定行政诉讼案件的被告
确定行政诉讼的被告的办法: 1.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一般是被告。 2. 如果是多个行政机关共同作出同一行政行为的,则其为共同被告。 3. 如果是行政机关
哪些对象能是行政诉讼的被告,法律上如何认定
认定行政诉讼中的被告的方式如下: 1. 一般情形下,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告。 2. 若案件经过复议,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
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原告所在地,具体包括哪些
行政诉讼起诉地点的确定: 1. 行政案件原则上由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 一般案件由基层法院管辖,特殊案件分别由中、高、最高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