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迁户口需要的证明

更新时间:2018-07-06 17:1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众所周知,户口问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无论是孩子读书还是自身看病就医、享受社会福利等,都需要户口。如果如果想要帮孩子迁户口,需要的证明有哪些?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孩子迁户口需要的证明

  1、需要看孩子迁户口的原因而定,比如离,父母离异迁户口和孩子升学迁户口,所需要提供的证明是不一样的;

  2、如果是孩子升学迁户口,一般只要提供录取通知书,以及孩子本人的户口本、户口原籍地集体出具的“户口同意迁出”证明即可;

  3、如果是父母离异迁户口的,需要提供父母的户口本,法院判决书、父母身份证、离婚证等资料;

  4、具体可咨询户口迁入地派出所,以对方要求为准。

  办理户口迁移的一般程序(孩子户口随迁的,迁户口时注明孩子随迁即可):

  1、凡需要迁移户口的;必须收当事人提出申请;

  2、提供当事人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离婚证、房屋产权证等资料;

  3、并经过户口所在地村(居)委出具是否同意迁移的意见;

  4、户口接收地村委或者居委会出具是否同意接收户口的意见;

  5、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开出《户口迁移证》;

  6、携带上述资料,去户口迁入地派出所落户即可。

  户口迁移,应遵循人户一致和居住地登记的原则。公民迁移,除在本户口管辖区内移居,只作住址变动登记,不作迁出、迁入登记外,凡是迁出本户口管辖区的,均可办理迁出、迁入登记。

  办理户口迁移所需的证明材料

  公民因各种原因需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应持居民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及与迁移事由相关的证明:

  1、婚迁,持合法的结婚(离婚)证;

  2、分(购)、建房迁移,持房卡或住房证明;

  3、出国(境)注销户口,持有关部门出具的注销户口通知单;

  4、回国(入境)落户,持定居证或劳动人事部门核准的录用证明、护照(回乡证)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证件收存(收缴)证明,回国后异地落户的,还须持原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注销户口的证明;

  5、公民入伍注销户口,持入伍通知书;

  6、退伍、复员、转业落户,持县市兵役机关,县市以上复员安置办公室发给的登记户口的证明,异地安置的,还须持原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注销户口的证明;

  7、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落户,持释放证、解除劳教通知书,异地落户的,还须持原户口登记机关出具的注销户口的证明;

  8、大中专学生入学户口迁移,持入学通知书;

  9、大中专学生分配落户,持派遣证;

  10、录用公务员、招收职工迁移户口,持录用(招收)证明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11、公务员、职工调动、辞退等户口迁移,持调动、辞退证明及《调动人员情况登记表》;

  12、收养小孩落户,持收养公证书或《收养证》;

  13、解除收养关系迁移户口,持解除收养关系公证书或《解除收养证》;

  14、离退休人员户口迁移,持离(退)休证;

  15、与职称、职务、学历、荣誉、工龄、年龄等有关的户口迁移,持相应的证(聘)书及工龄、年龄证明;

  16、需要凭户口准迁证方可迁移的对象,还须持迁入地县、市公安机关出具的户口准迁证;

  17、需要经过上级公安机关批准后方办理的户口迁移,还应提供上级公安机关的批准文件。

  孩子迁户口需要的证明如上所述,帮孩子迁户口应当谨慎,孩子读书十个大问题,权衡利弊,哪个地方更的教育基础更好再做决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搬出父母的户口需要什么?
各地规定不一样,问户籍管理部门!
搬出父母的户口需要什么?
各地规定不一样,问户籍管理部门!
和父母分户口需要什么材料?
### 一、和父母分户口需要什么条件 1. 本人成年且经济独立。 2. 夫妻之间、未成年子女之间与父母之间不分户。 3. 不与户主居住在一处,拥有单独住房且有
16岁迁户口需要什么?
这是需要请问户籍管理部门的
迁出父母户口需要什么?
提供身份证户口本,迁移证
搬出父母的户口需要什么?
各地规定不一样,问户籍管理部门!
搬出父母的户口需要什么?
各地规定不一样,问户籍管理部门!
迁出父母户口需要什么?
提供身份证户口本,迁移证
孩子的户口跟什么走
孩子的户口跟随问题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1. 父母双方协商决定;2. 根据特定情况(如一方为集体户)确定优先顺序。选择处理方式时,应优先考虑双方协商,若协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