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1-02-23 16:28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对于审计报告来说,审计报告如果要进行审计的话,要根据相关的审计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审计,一般来说,审计报告是具备相应的一个作用的,审计报告的作用也关系到审计这种行为的一个有效性。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审计报告的作用是什么的详细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审计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审计报告的作用有三种,一是鉴证作用,二是保护作用,三是证明作用。

  (一)鉴证作用

  1.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是以超然独立的第三者身份,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

  2.注册会计师签发的审计意见,具有鉴证作用,得到了政府、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普遍认可;

  3.政府有关部门判断财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

  4.企业的投资者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来判断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否公允地反映了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进行投资决策等。

  (二)保护作用

  1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可以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出具不同类型审计意见的审计报告,以提高或降低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财务报表的信赖程度;

  2.审计报告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被审计单位的债权人和股东以及其他利害关系人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3.投资者根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作出投资决策,可以降低其投资风险

  (三)证明作用

  审计报告是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任务完成情况及其结果所作的总结,它可以表明审计工作的质量并明确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

审计报告的作用是什么

  二、工程审计范围是什么

  有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一律要进行工程审计。即所有行政、事业单位的建设项目都要经过造价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非政府性投资的建设项目,规模较大而且涉及的利害关系人较多的,必须进行工程造价审计,比如房开企业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建造自用的建设项目由企业决定是否审计。但不管什么建设项目,必须具备一定的规模才需要审计,比如你为政府机关搭建一个简易车棚,造价1000元,这就不需要审计。

  三、工程审计的费用由谁支付

  审计单位与业主一般是按结算造价的比例支付审计费用,这个系数根据项目不同系数也不同,可以是2%或3%.另外超出审核造价后5%部分按5%的审计费由施工方支付。举个例子:

  比如一个送审1000万的项目,业主和审计单位谈好按2%支付审计费,那么审计在这块里可以拿到1000*2%=20万,如果审核后是960万,1000/960-1=0.0417,没超出5%,那么审计只能拿到20万。如果审核后最终造价是800万,1000-(800*1.05)=160万。那么160*5%=8万,这个8万由施工单位支付。审计可得20+8=28万。而且审计核增、核减都要算。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审计报告的作用是什么的相关内容,我们进行审计的时候,需要按照相应的一个审计的流程来进行审计。大家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私改审计报告数据
您好,关于审计报告的法律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
股东有权看审计报告?单位有保密审计报告吗?
股东有权查阅股东名册。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是否提供审计报告
面临被吊销的风险
审计报告不正确,法院仍以审计报告为准,怎么办?
当事人认为审计报告错误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根据《审计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对审计机关作出的有关财务收支的审计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可以公开吗?
您好,关于审计报告的法律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
财务审计报告
你好,可以咨询招标方。
是否提供审计报告
一般来说,有限责任公司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不过一人也可以成立一人有
年检审计报告费用
以下意见仅供参考:“不属于法律问题”
审计报告冒签名
如果你所冒充签名的报告涉嫌违法或者犯罪,你个人也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可依法委托律师通过法律途径预防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