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派遣工资扣税标准

更新时间:2018-07-18 17: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劳动力给付的事实发生于派遣劳工与要派企业(实际用工单位)之间,要派企业向劳务派遣机构支付服务费,劳务派遣机构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虽然不同于一般劳动关系,但是劳动者取得的劳动报酬,同样需要扣税。今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介绍,劳务派遣工资扣税标准。

  劳务派遣工资扣税标准

  虽然劳务派遣工与用工单位没有雇佣关系,但也不属于劳务派遣工个人独立提供劳务取得的报酬,现在一个单位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往往多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人数,岗位也分布企业各个部门,包括管理部门。按《劳动合同法》要求,劳务派遣人员与劳务派出单位签订的是劳动合同,领取的劳动报酬肯定按工资薪金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劳务派遣工资扣税标准就是工资的扣税标准。

  工资个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工资薪金所得-“五险一金”-个税起征点)×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个税起征点是3500,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

  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最后劳动者拿到手的工资,也就是实发工资=应发工资-五险一金-缴税。

  根据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中工资、薪金所得,适用7级超额累进税率,从最低的3%,到最高的45%。收入越高,对应的税率也就越高。

  每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的,税率为3%,速算扣除数0;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105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0%。速算扣除数555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25%,速算扣除数1005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0%,速算扣除数2755元;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为35%。速算扣除数5505元;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的部分,税率为45%。速算扣除数13505元。

  以上就是劳务派遣工资扣税标准,劳务派遣不属于个人劳务报酬所得,所以应当按照工资奖金的方式进行扣税。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请问派遣工工资扣税怎么扣的
劳务派遣用工的工资税应当按照税前工资来进行扣除。企业对劳务派遣用工的支出应区分为工资薪金支出和职工福利费支出,并要按《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在税前扣除。用工企业应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务派遣是临时工吗
劳务派遣是临时工吗
劳动合同纠纷
派遣工工资扣税怎么扣的
工资的扣税是按照应税额与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额累进税率的乘积来进行计算的。而应税额=纳税人当年的工资收入总额减去费用六万元和各项法定扣除后的剩余金额。&l
劳动派遣合同的缴税标准是什么
您好,这个交税的标准和劳动合同一样的。
劳务派遣工扣除所得税率多少
您好,具体咨询公司财务或者百度搜索
劳务派遣公司以扣税的名义扣缴税款,但在税务局找不到扣税。这是非法的吗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厂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劳动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倘若工厂不愿提出工伤认定申
请问实习生工资是按工资薪金扣税还是按劳务报酬扣税
被派遣员工与劳务派遣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劳务派遣企业应当依法为被派遣员工建立社会保险关系,并且依法为员工支付工资。   在劳务派遣法律关系中,劳务公司是用人单位,
定州委托一个律师起诉大概多少钱
各地律师的收费标准都是不一样的,律师收费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制定。律师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和市场调节价相结合,具体收费可由律师与当事人
欠债不还会同时拘留夫妻两人吗?做为未成年的监护人能申请不拘留吗?
法律分析:欠债不还可以申请拘留夫妻,相关法律规定有,夫妻共同债务,夫妻双方均需要执行。拒不执行法院裁定的,可以同时拘留。但一般情况下双方只是共同债务人,作为被执
年满16未满18手机可以分期付款吗
办手机分期需要满足分期付款的条件,分期付款必须要满18周岁,未满18周岁是不可以办理分期付款的,因为没有偿还能力,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办理分期付款所需要的条件:
可以借钱吗?买房子很需要
贷款买房的要求:借款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贷款的数额、期限、币种合理;借款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以及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良好,无重大不良信用记录等。法律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