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要几份

更新时间:2021-07-05 08:47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如果发生了民事纠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在民事案件中,如果当事人对管辖权有异议的,需要在答辩期限届满以前,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申请。法院收到后,需要认真进行审查,然后才能继续下一步的审理。那么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要几份?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将为您进行解答。

  一、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要几份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向法院提交一份就可以的。

  对于管辖权的异议,应由法院内部自行根据法律规定来审查并作出裁定,无需向对方当事人送达,也无需对方当事人答辩,所以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只要向法院提供一份异议书就可以的。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要几份

  二、管辖权异议的最长审理时间

  1、提出。收到起诉状后15天的答辩期内提出。

  2、审理。法院应在收到异议申请后15日内审理完毕。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在经济审判工作中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若干规定》第5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应当认真进行审查,并在15日内作出异议是否成立的书面裁定。当事人对此裁定不服提出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作出书面裁定。”

  3、上诉期。不服管辖权异议裁定的,当事人应在10天内提出上诉。

  4、上诉审。二审法院应在立案后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民事诉讼法》第159条:“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三、管辖权异议滥用的危害

  1、增加诉讼成本。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制度,诉讼迟延的结果是当事人时间成本的增加,当事人不得不额外增加时间和精力参与管辖权异议的程序。

  2、浪费司法资源。管辖权异议的滥用显而易见的会造成司法资源的浪费,法院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审查异议的提出,包括听证、裁定书的撰写等等,如果当事人对裁定上诉,又需更多司法资源的投入。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的发生。

  3、不利于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法院处理管辖权异议期间,异议申请人可能会有转移财产等行为,从而可能会损害到对方当事人的利益。管辖权异议的滥用必然会引发诉讼延迟,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得不得及时、高效的救济,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损害司法权威。管辖权异议的滥用造成诉讼时间的拖延,这与民事诉讼法及时、准确地解决民事纠纷的宗旨是相违背的,迟到的正义非正义。更为关键的是损害了司法权威。法律是公平正义的化身,而管辖权异议的滥用则是被异议一方作为损害对方的工具,管辖权异议权利的滥用损害了司法的权威。

  以上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收集和整理关于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要几份的法律知识,向法院提出管辖权异议的,只要向法院提供一份异议书就可以的。若您还有哪些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间借贷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你好,哪里立案的,具体情况是什么?如果我的解答对您有帮助,麻烦点赞给予好评,谢谢您的支持~
管辖权异议答辩期限多久
管辖权异议答辩期限多久
管辖权异议期限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怎么写
你好,百度上有模板,具体可以委托律师代写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格式范本
你好,基层法院一般是一审法院,但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
管辖权异议撤诉申请书范本
你好,基层法院一般是一审法院,但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范本)
你好,基层法院一般是一审法院,但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范本
你好,基层法院一般是一审法院,但重大涉外案件、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认为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期限
你好,双方可以先协商,协商不成,再通过诉讼解决
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你好:可以的
离婚案件管辖权异议申请书
一、被告住所地或经常居住地法院有管辖权; 二、有异议的可提出管辖权异议申请; 三、具体可委托律师代理,维护你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