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认定加盟欺诈行为

更新时间:2018-08-20 09:3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如今的投资方式有很多,一些做餐饮的很喜欢进行加盟合作。但是加盟中还是存在很多欺诈的行为,那如何认定加盟欺诈行为呢?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如何认定加盟欺诈行为

  商务部《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规定:本办法所称商业特许经营是指通过签订合同,特许人将有权授予他人使用的商标、商号、经营模式等经营资源授予被特许人使用,被特许人按照合同约定在统一经营体系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特许经营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中对欺诈的解释为: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欺诈的一般构成要件:

  1、须有欺诈的行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主要表现为隐瞒与订立合同有关的重要事实或者提供与订立合同有重要关系的虚假情况;

  2、须使对方陷入错误的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3、行为人主观上需有故意。

  商业特许经营中,特许人的欺诈将导致特许经营合同的撤销。根据我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合同撤销后的法律后果是合同自始无效。自始无效的合同应当恢复原状,根据当事人过错承担损失的赔偿。

  特许人经营合同被撤销后,恢复原状的形式一般是返还财产,即特许人返还被特许人的特许经营费、保证金、货款及上述款项的利息;被特许人返还货物、赠品以及特许经营所得利润。被特许人已经卖出的货物应当按供货价返还货款,由此产生的利益也应该视同“因可撤销合同而取得的财产”一并返还给特许人,最起码也应该由人民法院予以收缴,不能使得被特许人因为履行了可被撤销的合同而获取利益。

  ,不能使得被特许人因为履行了可被撤销的合同而获取利益。

  特许经营合同被撤销后,过错方承担的是缔约过失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承担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缔约费用;为履约而准备所支出的费用;受害人支出上述费用的利息损失等。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认定加盟欺诈行为的内容。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欺诈行为如何认定
欺诈行为如何认定
民事法律行为
购买到过期食品,如何定义商家是否有欺诈行为
认定消费欺诈行为的方式有: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采用的手段。2、经营者的行为是否误导消费者。3、经营者是否具有实施欺诈行为的主观方面
有明显欺诈行为的合同纠纷,如何认定
认定合同欺诈行为的条件分别有: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认识;被欺诈人因错误认识而作出意思表示;被欺诈人遭受财产的损失;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法律如何判定是否欺诈行为
1.一般来说,如果一方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主要手段做了虚假宣传,足以使另一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做出主要行为,就可以认为是欺诈行为。 2.是
最新法律消费欺诈行为的认定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存在有网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与其宣传的内容存在不一致的,或者明显低于其宣称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并且足以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
法律上如何认定欺诈胁迫
欺诈是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者隐瞒真实情况,是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民法)。(合同法)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
欺诈消费者行为认定办法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存在有网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与其宣传的内容存在不一致的,或者明显低于其宣称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并且足以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
对于欺诈行为如何处理
1.一般来说,如果一方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主要手段做了虚假宣传,足以使另一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做出主要行为,就可以认为是欺诈行为。 2.是
怎样认定商家的欺诈行为
商家欺诈行为的认定有: 1、以虚假的商品说明、商品标准、实物样品等方式销售商品; 2、采取雇佣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 3、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
如何认定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如果存在有网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与其宣传的内容存在不一致的,或者明显低于其宣称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并且足以使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