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使用银行信用卡贷款的人越来越多了,对于贷款人来说,至关重要的便是还款问题了,那么,等额本金还款计算方法是什么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等额本息是一种贷款的还款方式,也是银行经常适用的一种方式。等额本息是在还款期内,每月偿还同等数额的贷款(包括本金和利息)。那么,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方法是什么呢等额本息还款计算方法具体如下:[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下面举例说明等额本息还款法。假定借款人从银行获得一笔20万元的个人住房贷款,贷款期限20年,贷款年利率4.2%,每月还本付息。按照上述公式计算,每月应偿还本息和为1233.14元。
等额本息还款方式每月偿还的贷款本金与利息总和固定,月还款压力均衡,但各月所还本金和所还利息此消彼长——贷款还款前期偿还的利息多、本金少,还款后期偿还的本金多、利息少。如果提前还清贷款,一次性得还的金额为剩余本金和至还清贷款当日的未还利息。提前还款节省利息的多少跟提前还清贷款的时间有关,同一笔贷款,提前还的时间越早,节省的利息越多。等额本息提前还款,提前还的越多早,节省的利息越多,因此如果购房者手头有闲余资金,可以提早进行还款。
等额本息还款:适合收入稳定的群体
据业内人士介绍,银行目前办理得最多的还款方式就是等额本息还款方式。这种还款方式就是按按揭贷款的本金总额与利息总额相加,然后平均分摊到还款期限的每个月中。作为还款人,每个月还给银行固定金额,但每月还款额中的本金比重逐月递增、利息比重逐月递减。
等额本金还款:适合目前收入较高的人群
除了等额本息还款法外,等额本金还款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还房贷的方法,借款人可随还贷年份增加逐渐减轻负担。这种还款方式将本金分摊到每个月内,同时付清上一还款日至本次还款日之间的利息。
可见,不同的还款方式,只是为满足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消费观念人们的不同需要或消费偏好而设定。其实质,无非是贷款本金因"朝三暮四"或"朝四暮三"式的先还后还,造成贷款本金事实上的长用短用、多用少用,进而影响利息随资金实际占用数量及期限长短的变化而增减。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等额本金还款计算方法的相关知识,由上述可知,还款方式是有很多种的,贷款人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还款方式。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在实际法律问题情景中,个案情况都有所差异,为了高效解决您的问题,保障合法权益,建议您直接向专业律师说明情况,解决您的实际问题。立即在线咨询 >
贷款金额:6000元 还款期限:6年 贷款利率:5.65% 毕业后每年还款金额如下: 第一年还款:104元(即当年9月1日至12月20日贷款利息) 注:毕业当年从9月1日开始计息,到12月20日,共计111天,利息按照公式“本金*利率*期限”计算。其中,日利率=年利率/360
一、等额本息还款 等额本息还款,即贷款期限内每月以相等的金额偿还贷款本息,直至结清贷款。也就是说,借款人归还的利息和本金之和每月都相等,利息和本金占计划月还款额的比例每次都发生变化,开始时由于本金较多,因而利息占的比重较大,当期应还本金是计划月还款额和当期应还利息的差额,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本金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计算公式: 计划月还款额=〔贷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还款月数〕÷〔(1+月利率)^还款月数-1〕还款月数=贷款年限×12 月利率=年利率/12 二、等额本金还款 等额本金还款,即每月等额偿还本金,贷款利息随本金减少逐月递减直至结清贷款。也就是说,每月归还本金的数额相等,利息=当期剩余本金×日利率×当期日历天数,每月的还款额并不固定,而是随着每月本金的减少而递减,随着还款次数的增多,利息由多逐渐减少。 计算公式: 计划月还款额=(贷款本金÷还款月数)+(贷款本金-累计已还本金)×月利率 累计已还本金=已经归还贷款的月数×贷款本金/还款月数 三、等额本息和等额本金哪个更好? 等额本息还款的优点是每月偿还金额相等,还款压力均衡,便于借款人合理安排家庭收支计划,对于精通投资、善于理财的家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投资回报率高于贷款利率,那么占用资金的时间就越长越好,这种还款法适合未来收入比较稳定或略有增加的借款人,如果部分年轻人的资金较为紧缺,但未来有能力提前还贷,利息也会相对减少。 等额本金还款法在贷款初期月还款额大,还贷压力较重,尤其是在贷款总额比较大的情况下,可能会相差上千元。但是,随着时间推移,还款负担逐渐减轻,比较适合收入较高,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预计将来负担会加重的人群。 所以这两种还款方式各有各的好处,借款人还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
是很麻烦更改的。但只要银行同意且可以操作,就可以。
哥去问一下银行,问一下银行的,
找劳动监察大队解决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直接申请劳动仲裁维权。维权时应注意收集整理必要的证据,如工作服、工资条、工牌证人等。
合同只要不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且是双方意思表示自由、真实即可,有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即为有效
向消协和卫生部门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