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认定标准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0-07-20 17: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的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在逐渐呈上升趋势,而不少发生交通肇事事故的车主为了规避责任往往都会选择逃逸。那么大家知道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认定标准是什么吗?接下来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哦。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认定标准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认定标准是什么?

  在最高人民法院没有颁布司法解释之前,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并无统一标准,认定交通肇事逃逸的标准只有公安机关于1996年颁布的对交通肇事(逃逸)的相关规定:驾车逃离现场或者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按照这种规定来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其优点是直观、简单,但是,而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构成的罪过形式是要求主客观相一致,可公安机关的规定只是强调了客观行为,没有注重考察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如果一味按照该规定执行,会造成打击面过大的结果,从而导致错案的发生。

  如,被告人张某系外地的一位汽车司机,在肇事因害怕人身受到当地群众的攻击而驾车驶离现场,在距事发现场5公里的位置,打电话向公安机关报警,并主动投案。这种情况如果按照公安机关的有关规定,嫌疑人已经驾车驶离现场了,则应当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但是这种认定方法由于没有考虑到行为人主观意图并无逃逸的故意,显然,这种认定方法是不对。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作了详细规定,司法解释规定:交通肇事逃逸指为了逃避法律惩处,而逃离现场的行为。该司法解释强调认定逃逸的行为应同时具备主观客观要件,客观方面为逃离现场,同时又强调交通肇事的主观罪过,即为逃避法律责任而逃跑的行为,因此,司法解释符合了我国刑法的主客观要件相统一的要求,为解决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交通肇事逃逸提供了理论的基础。

  在司法实践中,逃逸的行为在客观上都是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但是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看出,所有驾车离开现场的行为不一定都是逃逸的行为,由于司法实践的客观情况的复杂性,如何正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从而如何正确认定交通肇事中的逃逸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是我们应当探讨的话题。如,发生事故后,离开现场的绝大多数的犯罪嫌疑人中,他们都要强调自己主观不知道发生了交通肇事或者事发以后他们还都报了案等等。实践中,要全面充分考虑行为人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的因素,只有通过证据从各个进行考证,把嫌疑人主客观方面的表现形式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考虑,才能对什么行为是交通肇事的逃逸作出正确认定。

  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一条规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事故现场目击人员和其他知情人员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或者交通警察举报。举报属实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以上就是小编总结的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及认定标准是什么”的相关内容,不知道有帮助到各位小伙伴吗?根据我国相关规定可知,只要驾车逃离现场或者有弃车逃离现场的行为就可能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如果您后续还有什么不懂的法律问题,可以随时向找法网的在线律师进行咨询,他们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轻微肇事逃逸认定的标准是
对于轻微肇事逃逸的判定,重点是行为人是否意识到事故的发生、事后行为如停车、保护现场等的态度,以及对待现场遗留证据的处理方式。逃逸行为将依法受到严厉处罚,可能导致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肇事逃逸处罚标准赔偿
对于肇事逃逸行为,法律将进行严惩。具体操作流程如下:首先,交警部门会展开事故调查,确认逃逸事实。随后,对逃逸者处以罚款,罚款金额在二百至二千元之间。对于情节严重
肇事逃逸犯罪如何认定刑事责任
摩托车肇事逃逸的刑事责任认定,核心在于情节的严重程度。如造成他人重伤或死亡、财产损失重大,会处三年以下刑罚。若选择逃逸且情节恶劣,刑期将在三年以上七年以下。若是
酒后驾驶肇事逃逸处罚新标准是什么
对于酒后驾驶并肇事逃逸的行为,新标准处罚严厉。如构成交通肇事罪,将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若因逃逸导致人员死亡,刑期将在七年以上。若构成危险驾驶罪,除了有
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与处罚
在法律上,肇事逃逸是受到处罚的行为。如果肇事者不构成犯罪,将面临罚款;如果构成交通肇事罪,则可能会被判处有期徒刑。具体的处罚会根据逃逸行为的严重性和后果来判定。
酒后肇事逃逸怎么认定标准
对于酒后驾车肇事逃逸,应当迅速报案并通知警方。警方会展开调查,包括现场勘查和证据收集。如果有监控录像或目击证人,可以提供更多关于肇事者的信息。如果肇事者选择逃逸
交通逃逸罪的认定标准有哪些
在认定交通逃逸行为时,关键在于确认逃逸的动机,如是否为了逃避抢救伤者或逃避法律责任追究。同时,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所规定的情形,不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在认定和处
肇事逃逸重伤的标准是什么
针对交通肇事逃逸导致重伤的情况,通常会被判处三年以上至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处理建议包括:第一时间自首并配合警方调查;委托律师了解法律程序和权益;准备相关证据如事故
交通逃逸怎么认定标准车辆的
交通逃逸的认定涉及多方面因素,如事故发生后未立即停车、未保护现场或未及时报案等。对于逃逸车辆的认定和处理,轻微事故可以尝试协商解决,严重事故则必须报警并等待交警
肇事逃逸的判刑标准是什么
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判刑,它因情况而异。如果不构成犯罪,一般会受到罚款;如果构成犯罪,根据逃逸后果的严重程度,可能会被判处3到7年或者7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最终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