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效力的认定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1-10-25 09:02:3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合同可以分为有效合同、无效合同、可撤销合同以及效力待定的合同。那么合同效力的认定的标准?可撤销合同的认定标准?合同效力可分为哪几类?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的标准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合同效力的认定的标准

一、合同效力的认定的标准

(一)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包括合同行为能力和相应的缔约行为能力,这是当事人了解和把握合同的发展状况及法律效果的基本条件。

自然人签订合同,原则上须有完全行为能力,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不得亲自签订合同,而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代为签订。

合同法有一个例外规定,限制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签订纯利益的合同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

对于非自然人而言,必须是依法定程序成立后才具有合同行为能力。

同时还要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即必须在法律、行政法规及有关部门授予的权限范围内签订合同。

(二)当事人意思表示真实

缔约人的表示行为应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效果意思,即其效果意思与表示行为相一致。

意思表示不真实,对合同效力的影响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一般误解等情况下,合同仍为有效。

在重大误解时,合同则可被变更或者撤销。

在乘人之危致使合同显失公平的情况下,合同可被变更或者撤销。

在因欺诈、胁迫而成立合同场合,若损害国家利益,合同无效;若未损害国家利益,合同可被变更或撤销。

(三)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

(四)合同标的须确定和可能

合同标的决定着合同权利义务的质和量,没有它,合同就失去目的,失去积极的意义,应归于无效。

合同标的可能,是指合同给付可能实现。

合同标的确定,是指合同标的自始确定,或可得确定。

二、可撤销合同的认定标准

1、因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在受欺诈、受胁迫的情况下所订立的合同,明显违背我国民法的自愿原则:一方当事人称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而签订的合同,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用于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

2、因重大误解,对误解方造成重大损失的

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误认识 ,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3、因显失公平

按照我国的司法解释,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三、合同效力可分为哪几类

(一)有效合同。

所谓有效合同,是指依照法律的规定成立并在当事人之间产生法律约束力的合同。从目前现有的法律规定来看,都没有对合同有效规定统一的条件。但是我们从现有法律的一些规定还是可以归纳出作为一个有效合同所应具有共同特征。根据相关规定,主要应具有以下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二)无效合同。

无效合同"是相对有效合同而言的,它是指合同虽然成立,但因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公共利益,因此被确认无效。"并由此而推断其主要特征有:违法性;无效合同的不得履行性;无效合同自始无效;无效合同自然无效,无须当事人主张而可由法院或仲裁机构主动审查。并指出了无效合同由于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应不属于合同的范畴。另外有的学者认为"无效合同是指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即不应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应由国家予以取缔的合同。"并据此认为其存在以下三个特征或要件:不具备合同的有效要件且不能补救;对当事人自始不应发生法律效力;由国家予以取缔。

(三)效力待定的合同。

所谓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合同虽然已经成立,但因其不完全符合法律有关生效要件的规定,因此其发生效力与否尚未确定,一般须经有权人表示承认或追认才能生效。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必须经其法定代理人的承认才能生效;二是无权代理人以本人名义订立的合同,必须经过本人追认,才能对本人产生法律拘束力;三是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权利而订立的合同,未经权利人追认,合同无效。"

(四)可撤销的合同。

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由于意思表示不真实,或者是出于重大误解从而作出错误的意思表示,依照法律的规定可予以撤销的合同。一般认为,可撤销合同的主要原因是:

1、缔约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这其中包括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欺诈、胁迫或乘人之危等情形。《民法典》对此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2、合同是否撤销必须由享有撤销权的一方当事人提出主张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能予以撤销,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一般是不能依职权主动来予以撤销的。这一点似乎更有强调的必要。在司法实践中,很多法院就不管当事人是否提出这一请求或主张就直接依职权来撤销了合同,实在是有越权之嫌。而且《民法典》还规定:当事人请求变更的,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由此可见,撤销权是享有撤销权的当事人一方的一项权利,该当事人既可以依法主张,当然也可以依法予以放弃,这也充分地体现当事人的意愿。

3、合同在撤销前应为有效。与合同解除不同,《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条第二款、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主张解除合同的,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也就是说合同解除的意思表示只要到达了对方即告解除,所以很多学者普遍认为合同的解除权应属形成权。但合同的撤销却在法院或仲裁机构依法作出认定后才能发生法律效力,所以笔者不同意把合同撤销权当作一种形成权,而是认为其应属于一种请求权,只有享有撤销请求权的当事人主张或行使这一权利时,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才可对此请求作出判断、认定和处理。

综上所述,合同效力的认定标准主要是看当事人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合同是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合同内容是否违法以及合同标的确定。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带来关于合同效力的认定的标准的相关知识,若大家有什么不了解的亦或是有其他疑问,可以咨询找法网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重大误解合同的效力如何确定,法律上的标准是什么
对于重大误解合同的处理,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误解涉及合同的核心条款,可能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应考虑撤销合同;若误解的内容相对次要,可通过协商对合同进行修改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认定劳动合同的效力
认定劳动合同效力需要进行综合考量。首先,要仔细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并且真实;其次,确认双方是否具备签订合同的民事行为能力;最后,检查合同形式是否合规,比如是否采
民法典合同的效力要怎么认定
合同效力认定需考虑: 1. 核实当事人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 确认合同内容是否真实反映当事人意愿; 3. 检查合同是否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 4. 审查是否
关于民法典中怎么认定合同的效力
合同效力根据《民法典》认定,具体操作为: 1. 确认合同双方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2. 核实双方意思表示是否真实; 3. 检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的效力如何认定?
效力待定合同需视追认情况而定。若权利人追认,则合同有效;若未追认,则合同无效,善意相对人可要求赔偿。具体操作包括发送追认通知、催告追认、行使撤销权等。
如何准确地认定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
劳动合同效力认定,首先要确保合同合法,其次检查合同条款是否齐全。若合同违法或条款缺失,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影响双方权益。遇问题可及时咨询法律专家。
何为有效劳动合同的一般认定标准?
有效劳动合同认定看三点:民事行为能力、真实意愿、内容合法性。处理时,可先尝试协商,不成则调解,再不行可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各方式适用情况不同,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合同条款效力如何认定,法律上如何认定
认定合同条款效力需综合考虑。首先审查当事人行为能力,确保意思表示真实且合法。其次,分析合同条款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最后,结合实际情况,咨询法律专家进行具体认
如何正确认定租赁合同的法律效力
认定租赁合同效力需综合多方面因素。一、确认合同主体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二、核查房屋是否属于法律法规禁止出租范畴。三、审查合同内容是否合法,是否违反强制性规定或
质权合同效力的判断标准
质权合同效力看三要素。1. 确认合同双方民事行为能力;2. 核实双方意思表示真实性;3. 检查合同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公序良俗。满足这些条件,质权合同即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