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怎么担责

更新时间:2021-03-22 16:00:1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除了为企业提供劳务之外,我们还可以同个人建立劳务关系,在接受个人的雇佣之后,为其创造经济利益。当企业的员工因为工作关系对他人造成侵权时,企业也应当承担相应责任,那么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怎么担责呢?接下来跟找法网小编一起学习一下吧。
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怎么担责

  一、什么是个人之间的劳务

  个人之间的劳务,如何理解,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只得从逻辑上进行论证。民法典中规定了用人单位与个人间劳务的侵权责任。准确地说用人单位为劳动法的概念,民法典将劳动关系与个人间劳务关系规定为两种并列的法律关系。由此可知,提供劳动力的法律关系分为劳动合同关系与个人之间的劳务合同关系。劳动合同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包括了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并且穷尽了用人单位的外延。据上可以得出,个人之间的劳务即是自然人之间的劳务,由此形成法律关系的主体任何一方都不会是用人单位。

  二、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怎么担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规定,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三、个人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是一致的吗

  个人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是不完全一致的,雇佣关系是指受雇佣人在一定或不特定的期间从事雇主授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劳务关系,而雇佣人接受受雇佣人提供的劳务,并且给付约定的报酬。雇主与受雇佣人之间是存在支配和服从的关系。

  劳务关系是指一方提供劳动力,另一方支配劳动力,双方存在对劳动力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不是对劳动者的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当事人双方的关系是劳务关系,还是雇佣关系,其责任形式将完全不同,在雇佣关系中雇工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在劳务关系中,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自己受到损害的,则是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自然人之间建立劳务关系后,若提供劳务的一方因为劳务原因造成他人受到损害,那么接受劳务的一方应该承担相应责任。上述内容就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个人劳务关系中的侵权怎么担责的相关知识,相信您对此已有所了解,如果您还有法律问题想要咨询,欢迎登陆找法网找专业的律师为您答疑解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单位与个人劳务关系赔偿
你好,建议你们根据合同约定来解决
单位和个人之间劳务关系
本人认为: 劳动关系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身份性质,适用劳动法律。 劳务关系是商事合同关系,缔约双方权利义务适用合同法律。 《合同法》规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个人劳务关系承揽关系区别
劳务关系是劳动者与用工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者向用工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务服务,用工者依约向劳动者支付劳务报酬的一种有偿服务的法律关系。承揽关系主
个人劳务关系与雇佣关系
个人与个人之见的关系不能是劳动关系,是否是劳务关系,要看合同的具体内容
劳务个人或工对违约会承担责任吗?
如果双方都签订了合同,对双方都是有约束力的。合同出现违约时,应当按照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的规定进行处理。
劳务关系中清洁工猝死怎么赔偿
属于工亡,可以要求赔偿死亡赔偿金
劳务关系也要承担责任吗
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
劳务派遣中侵权的责任承担
用工单位承担责任后可找被派员工追偿。
邻家的树离我院墙太近怎么办?
你好,建议双方协商解决
南院邻居安装光伏遮阴我的院子,属于侵犯我的采光权吗?
属于侵犯采光权。处理方式:1.与邻居协商,要求其调整光伏板位置或角度;2.向社区或物业反映情况,请求协助调解;3.收集证据,如照片、视频等,证明采光受阻情况,向
我被恶意绑定家长系统怎么办
具体操作上,首先尝试在平台或系统设置中查找解绑选项,按照指引操作。若解绑失败,可联系平台客服并提供相关证据,请求协助解绑。若平台未能解决问题,可向相关监管机构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