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

更新时间:2021-08-25 11:10: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隐私权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情报保密权等,权利主体有权依法按自己的意志利用其隐私,隐私权的利用同样不得违反强制性规定,否则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那么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下面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

一、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

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而夫妻是属于自然人,所以夫妻之间享有隐私权。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条 隐私权侵害行为】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权利人明确同意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传单等方式侵扰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宁

()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

()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

()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

()处理他人的私密信息

()以其他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

二、隐私权的责任构成要件

1、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

首先,侵害隐私权的行为须具违法性。《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第三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第四十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2、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

隐私是一种信息、一种活动、一种空间领域,也是一种秘密状态。隐私的损害,表现为隐私被刺探、被监视、被侵入、被公布、被搅扰、被干预。这是隐私损害的基本形态。只要隐私被损害的事实存在,不必表现为实在的损害结果,即具备侵害隐私权的损害事实。

3、侵害隐私权的因果关系。

它是指侵害隐私权的违法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之间的内在的必然的符合规律的联系。这种因果关系容易判断,是因为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与隐私损害事实的直接关联性,行为直接导致后果事实的出现。

4、侵害隐私权的主观过错。

侵害隐私权的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备主观过错。主要是故意,即预见侵害隐私权的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该种结果的发生。过失也可以构成侵害隐私权的责任,但不常见,如小说创作中利用素材不当而暴露他人隐私,构成侵害隐私权,即为过失侵权。

三、隐私权的适用范围

(1)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公民即自然人,不包括法人,法人的秘密一般属于公共领域的事务,而非个人的人格尊严之内容 ;

(2)隐私权的客体包括私人信息、私人活动及私人领域 ;

(3)隐私权的保护范围受公共利益的限制。隐私权具有可克减性,如果与隐私权相对的公共利益足够重要,那么隐私权是可以克减的、是受到限制的。但是,这种限制应严格遵守正当程序原则,即公权力介入私生活的有力限制与约束,在法律执行和司法程序中应遵循相关的程序性规则 。

上文内容就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夫妻之间怎样才算不侵犯隐私权的内容。夫妻之间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若你还有疑问,欢迎随时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是否侵犯隐私权
不属侵犯隐私权的情形。
是否侵犯隐私权
您好: 属于侵权。 供您参考!
今天午休时间,我们学校的老师进入我们宿舍,老师能这样做吗?这应该算是侵犯个人隐私吧?
侵犯个人隐私界定:进入、拍摄、窥视他人的住宅、宾馆房间等私密空间;拍摄、窥视、窃听、公开他人的私密活动;拍摄、窥视他人身体的私密部位;以电话、短信、即时通讯工具
涉及侵犯个人隐私信息的行为,其定罪依据是何?
侵犯个人隐私可能触犯刑法。具体处理方式包括:1. 刑事处罚,如判刑、拘役等;2. 民事赔偿,要求侵权者赔偿损失;3. 向相关机构举报,寻求行政监管和处罚。处理方
侵犯个人隐私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要看什么罪行?不同的罪立案标准不同
我卖了一个游戏号,在提现的时候被冻结了,永久冻结后会把我的个人隐私给买家
如果平台泄露隐私,可立即报警并联系律师。根据法律,平台应承担法律责任。选择处理方式时,考虑损失大小、证据充足度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维权途径。
未满18周岁已满14周岁,侵犯他人隐私权,帮凶负不负刑事责任?
帮凶如侵犯他人隐私权,根据情节可选不同处理方式。轻微情节可通过民事诉讼追责;若违反治安管理,则受行政处罚;如情节严重构成犯罪,需负刑事责任,可能面临拘役至有期徒
隐私权的法律基础是什么
隐私权受法律明确保护。处理方式包括:1.协商,与侵权方沟通解决;2.调解,通过第三方机构调解纠纷;3.诉讼,向法院起诉维权。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确保权益
侵犯个人隐私
预防个人隐私被侵犯,首先要增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其次,谨慎使用社交媒体和公共网络,注意设置隐私权限。最后,对于可疑的侵权行为,及时采取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