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违约金与定金罚则能否并用

更新时间:2022-12-22 09:42:12
问题描述: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893972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违约金与定金罚则是不能并用的,因为同时适用违约金与定金罚则,那么赔偿的数额将超过违约所造成损害的数额,此时的违约责任不符合“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所以,二者只能选择适用。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款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022-12-22 09:39:28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07370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根据法律规定,违约金与定金罚则不能并用。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定金罚则是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第五百八十八条
    当事人既约定违约金,又约定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对方可以选择适用违约金或者定金条款。
    定金不足以弥补一方违约造成的损失的,对方可以请求赔偿超过定金数额的损失。
    2022-12-22 09:41:21
    点赞
  • 合同纠纷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399728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民法典》定金罚则与违约金不能同时适用,二者只能选择适用。因为如果对同一违约事实同时适用违约金和定金,那么赔偿的数额将超过造成损害的数额,这个时候违约责任不符合“补偿性为主,惩罚性为辅”原则。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七条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无权请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债务或者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022-12-22 09:42:12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律师解答动态
11分钟前
吴越律师
近期帮助 87 人
售后公房转产权房以后的被抵押了。
15分钟前
潘学平律师
近期帮助 32011 人
我大哥在武宣被抓了,据我嫂子说是被诈骗了,又掉进诈骗陷阱,银行卡过了诈骗资金,怎么办
16分钟前
王强律师
近期帮助 65066 人
发行者与投资者签订的合同文本是否需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或公证。
26分钟前
刘朋印律师
近期帮助 7362 人
公司提前一个月通知合同不续签,员工怎么维权
28分钟前
刘朋印律师
近期帮助 7362 人
家里老人去世了,关于遗产继承有分歧,我想问问关于这方面的
29分钟前
何江律师
近期帮助 61981 人
你好.我在网上申请了一个贷款平台.申请通过后要我预存12000审核这是真的吗?
36分钟前
潘为律师
近期帮助 7394 人
在4S店交了定金,合同到期,无法提车
36分钟前
潘为律师
近期帮助 7394 人
别人意外推到我导致骨折。我报警了。医院可以报销吗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