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找法网手机版
网站导航
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法律知识
律师说法
合同范本下载
极速咨询
提交咨询
问题库
咨询百科
一对一咨询
法律问答
法律咨询专题
民法典
知识专辑
法律专题
法律法规
视频说法
图文说法
语音说法
找法说法
当前位置:
找法网
>
法律问答
>
离婚财产分割
> 问答详情
礼金算不算夫妻共同财产
更新时间:2023-09-20 10:38:06
问题描述:
礼金算不算
夫妻共同财产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官方
已帮助
113178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礼金一般是夫妻共同财产的。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收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等,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应当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法典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
知识产权
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
赠与合同
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023-09-20 10:35:55
点赞
平台特邀律师
推荐
已帮助
49981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礼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确认方式: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明确送给男方或者女方的,那么就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否则认定为共同财产。但礼金是亲朋好友、领导同事对新人的一份祝福,各地的风俗不同,导致对彩礼的认定也不同,一般还需根据具体情况予以分析。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
继承
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第一千零六十三条
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一)一方的婚前财产;
(二)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
(三)遗嘱或者赠与
合同
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五)其他应当归一方的财产。
2023-09-20 10:36:22
点赞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
推荐
已帮助
68754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结婚
礼金一般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结婚礼金一般认定为是一方对另一方的赠与,是不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婚姻家庭
编的解释(一)》第五条规定,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
结婚登记
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
离婚
为条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下列财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三)遗嘱或者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五条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适用前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应当以双方离婚为条件
2023-09-20 10:38:06
点赞
平台广州律师团
官方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描述问题
接入律师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收到的礼金夫妻共同财产吗
民法典
225
收到彩礼后,这笔钱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你好,彩礼通常情况下是指婚恋中男方给女方的聘礼或礼金。彩礼带有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赠予性质,接受彩礼本身就蕴涵着对方答应结婚。双方缔结婚姻关系,目的达到,这种赠与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结婚的礼金钱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吗?
礼金钱一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但若在婚前已经明确是给予某一方个人的礼金,那么它可能属于个人财产。另外,如果赠与人明确表示礼金是给某一方个人的,那么这也可能被视为个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礼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分析礼金归属需结合具体情况。如礼金是明确赠予给某一方,则属于该方的个人财产;若无明确赠送对象,则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若协商无果,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同时,务必保留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姻庆典中接收的礼金是否属于夫妻的共同财产?
婚姻庆典礼金一般属共同财产。若明确送给某一方则为其个人财产,否则为共同财产。处理时需考虑礼金来源、双方协商及法律规定,确保公平合理。若涉及纠纷,可寻求法律途径解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后所赠礼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礼金归属视情况而定。若礼金无特别约定,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双方共同所有;若礼金明确指定归一方,则为该方个人财产,另一方无权主张。处理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和法律规定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后礼金钱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婚后礼金钱归属视情况定。若明确赠予一方,则为个人财产;否则为共同财产。处理时需考虑赠送意图、当地风俗,并结合法律规定判断,以确保双方权益得到妥善处理。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聘金和礼金算夫妻共同财产吗,怎么规定
聘金礼金归属视情况而定。有约定按约定,无约定则一般视为夫妻共同财产。若属于共同财产,双方有平等处理权;若属于个人财产,则归一方所有。具体处理方式需结合实际情况选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结婚后礼金算夫妻共同财产吗
礼金通常属夫妻共同财产。若双方无特别约定,礼金应共同所有。但如礼金属婚前个人财产转化,或赠与人明确表示归一方所有,则属个人财产。处理时需结合实际情况,必要时可咨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婚后的礼金算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结婚礼金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确认方式: 1. 若该结婚礼金支付于双方结婚登记前的,应当认定为一方的个人财产,但另有约定的除外; 2. 若该结婚礼金支付于双方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礼金是夫妻共同财产吗?
1. 礼金通常是夫妻共同财产的,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2.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收益、继承或受赠的财产等,除另有约定外,应视为夫妻共同财产,归双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相关推荐
可能感兴趣:
房产律师
列表内容
嘉善县律师
衡阳律师
海口建筑工程律师
法律知识
法律内容
法律内容
法律列表
法律资讯
律师推荐:
开封律师
开封找律师
杞县律师
杞县找律师
开封婚姻家庭律师
开封离婚财产分割律师
同城律师:
祥符区律师
兰考县律师
通许县律师
尉氏县律师
杞县律师
龙亭区律师
顺河回族区律师
开封鼓楼区律师
禹王台区律师
专业律师:
开封房产纠纷律师
开封公司法律师
开封合同纠纷律师
开封婚姻家庭律师
开封交通事故律师
开封劳动纠纷律师
开封刑事辩护律师
开封债务债权律师
律师解答动态
45秒前
广东天习律师
近期帮助 187466 人
本人69年生,农村每年每人交的200元是社保吗?
58秒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鹿茸菌种植骗局能追回吗
4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本人已找不到家庭人员又不告知想查本人身份证号怎么帮助?
7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就是我在一个软件上约炮,然后充了七千最后数据出错了,钱退不了咋办
10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理发人给我推荐人说他急着去外地干工作呢,然后我也不知道怎么着了,这你一说租,理发人不同意。
16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我本来只是想看看这东西咋回事?然后小网站上买的违禁品,他后面又要我付三笔定金,然后他们就威胁我说如果
17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因在海澜之家上班,被公司查到上班玩手机,主管劝退,让我主动签离职报告
21分钟前
吴亮律师
近期帮助 305713 人
准备领证.网贷在领证之前还完.还会影响政审结果吗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