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收打电话给单位是否违法,有哪些法律规定?

更新时间:2023-09-29 12:18:06
问题描述:
催收打电话给单位是否违法,有哪些法律规定?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78165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催收给单位打电话是否违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消费者在申请贷款的时候,留下了自己工作单位的联系方式,那么催收是可以打电话到单位的。其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关于你的联系方式和地点信息,还是为了和失联的消费者重新获得联系。尽管催收可以打电话到你的单位,但催收是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法律法规另行规定的情形除外。也就是说催收和单位其他人沟通的内容是被限制的;
    2、如果消费者申请贷款的时候,没有留单位电话,但催收还是把电话打到单位了,这就是不合法的行为了。
    法律依据: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第十三条 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第十四条 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2023-09-29 12:15:56
    点赞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470986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催收给单位打电话是否违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如果消费者在申请贷款的时候,留下了自己工作单位的联系方式,那么催收是可以打电话到单位的。其目的只是为了得到关于你的联系方式和地点信息,还是为了和失联的消费者重新获得联系。尽管催收可以打电话到你的单位,但催收是不得向债务人外的其他人员透露债务人负债、逾期、违约等个人信息,
    法律法规
    另行规定的情形除外。也就是说催收和单位其他人沟通的内容是被限制的;
    2、如果消费者申请贷款的时候,没有留单位电话,但催收还是把电话打到单位了,这就是不合法的行为了。
    法律依据:
    《互联网金融逾期债务催收自律公约》
    第十三条 债务催收对象应符合
    法律法规
    有关要求,不得骚扰无关人员。第十四条 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债务人联系,方可与债务人事先约定的联系人进行联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 【信用卡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前款所称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盗窃罪】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百九十三条之一 有下列情形之一,催收高利放贷等产生的非法债务,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一)使用暴力、胁迫方法的;
    (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侵入他人住宅的;
    (三)恐吓、跟踪、骚扰他人的。
    2023-09-29 12:16:13
    点赞
  • 债权债务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117363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咨询我

    催收可以给单位打电话,但是必须是在多次联系本人无果后才能联系单位,不能一来就联系单位。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逾期之后,催收人员首先联系到的是持卡人本人,在联系不到持卡人的情况下,他们就有可能联系你申请信用卡的时候填写的紧急联系人或者联系单位座机。如果你并没有失联或者故意不接电话,催收人员是没有权利跳过的,不能直接去联系你的单位座机,甚至对单位座机进行骚扰的,因为这样的行为很显然侵犯了持卡人的隐私,如果因为这样的行为导致自己被单位辞退,有权利追究对方的法律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 【借款合同定义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2023-09-29 12:18:06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暴力催收报警有用吗
暴力催收报警有用吗
债务债权 7205
催收打电话给单位是否违法,具体应如何规定
催收员往单位打电话通常是合法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催收是不能透露任何关于债务的细节或电话的性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上门催收是否违法
上门催收是否违法
欠款诉讼 6563
催收打电话给单位是否违法,具体应如何规定
催收员往单位打电话通常是合法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催收是不能透露任何关于债务的细节或电话的性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为恢复与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催收打电话给单位是否违法,具体应如何规定?
催收可以给单位打电话,但是必须是在多次联系本人无果后才能联系单位,不能一来就联系单位。 一般情况下,信用卡逾期之后,催收人员首先联系到的是持卡人本人,在联系不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催收打电话给单位违法吗,法律上的规定有哪些
法律分析:催收员往单位打电话通常是合法的。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催收是不能透露任何关于债务的细节或电话的性质。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从业机构无法与债务人取得联系时,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晋州人民法院电话催收是否合法
法律分析:电话催收方式是目前为止成本相对较低也较普遍,省心省力同时亦不乏与客户感情沟通的较好方式之一。电话催收的好处是对催收人员专业要求不高,只要做到细心,耐心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080
经常给山东一个客户发货,给打了欠条,只是写了他的名字也按了手印,不方便回去有什么办法起诉吗
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拟写起诉状,准备证据材料,向对方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证据材料:借条、欠条等债权凭证,转账记录、收条等支付凭证。同时,还要准备对方的身份信息,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借条的证据效力是什么
“借条”是指借、贷双方在设立权利义务关系时,由债务人向债权人出具的债权凭证。“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生效”。借贷双方间是否形成借贷关系,除对借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款1万5可以起诉吗
你好,可以起诉要求还款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1分钟前
孙志伟律师
近期帮助 45624 人
法官宣布休庭,后又开庭了,法官说闭庭,后又要开庭这是怎么回事?符合程序吗?
2分钟前
孙志伟律师
近期帮助 45624 人
玩了几款游戏过去几天了却提现不出钱
8分钟前
孔德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16514 人
右眼晶体受伤,换了人工晶体。保洁人员是工厂外包给保洁公司,只够买了意外险,能否申请工伤或伤残鉴定
9分钟前
梁成顺律师
近期帮助 15551 人
贷款申请书签字了合同没有签字现在银行起诉怎么办
11分钟前
刘明磊律师
近期帮助 9259 人
房屋合同和附件一上的房号不一样
12分钟前
刘朋印律师
近期帮助 1493 人
我在网上被人骂了
17分钟前
赵振清律师
近期帮助 23604 人
您好,请问在诊所患心肌梗塞的病人,医生没及时多其进行心肺复苏而错过黄金急救时间导致其死亡应该怎么办
17分钟前
四川宪恒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14301 人
你好离婚由于一方有债务,要抵押房子,可以先过户给对方吗?维护自己利益应注意什么?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