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婚生育政策咨询,女方带一孩子,男方有一孩子归前妻抚养,再婚后,允许再生个孩子吗?

更新时间:2019-06-20 09:27:36
问题描述:
再婚生育政策咨询,再婚双方均为城市户口,女方带一孩子,男方有一孩子归前妻抚养,再婚后,允许再生个孩子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4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官方
    已帮助131670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二婚生育的条件:
    1、再婚夫妇双方都不曾有过孩子的。可以生育孩子。
    2、再婚夫妇双方有一方不曾有过孩子的。可以再生一个孩子。 依照我国的法律规定,如果符合条件的可以依法进行再婚生育。
    如果需要相关手续的,应当依法进行办理。
    2019-06-20 09:21:12
    点赞
  • 平台特邀律师推荐
    已帮助1163161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咨询我
    再婚夫妻可要求再生育的条件有:
      
    (一)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生育(含依法收养,下同)两个以内子女,另一方未生育过的;
      
    (二)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离婚时依法判决或者离婚协议确定未成年子女随前配偶,新组合家庭无子女的;
      
    (三)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且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2019-06-20 09:23:39
    点赞
  •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550750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咨询我

    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婚姻法》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离婚财产分割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有利生活,方便生活原则。在离婚分割共同财产时,不应损害财产效用、性能和经济价值。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产资料进行分割时,应尽可能分给需要该生产资料、能更好发挥该生产资料效用的一方;在对共同财产中的生活资料进行分割时,要尽量满足个人从事专业或职业需要,以发挥物的使用价值。不可分物按实际需要和有利发挥效用原则归一方所有,分得方应依公平原则,按离婚时的实际价值给另一方相应的补偿。   
    3. 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上给予女方适当多分,也可以在财产种类上将某项生活特别需要的财产,比如住房,分配给女方。毕竟从习惯势力上、从传统因素的影响所造成的障碍上、从妇女的家务负担、生理特点上讲,离婚后一般妇女在寻找工作和谋生能力上也较男子要弱,更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帮助。同时,在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要特别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权益。未成年人的合法财产不能列人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 
    4.权利不得滥用原则。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不得把属于国家、集体和他人所有的财产当作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不得借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名义损害他人合法利益。
    2019-06-20 09:24:36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85303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咨询我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关于抚养费问题同样适用法律关于抚养费的有关规定。
    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2019-06-20 09:27:36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我老公是再婚之前有一个孩子归女方抚养,再婚后生育一个孩子,还能再生一个吗?
你好,婚姻法确立了解决子女抚养问题的总原则是从有利于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出发,结合父母双方的抚养能力和抚养条件等具体情况决定的。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再婚家庭,男方抚养两个孩子,女方生育一孩子随前夫,可以再生孩子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一)双方均为独生子女,只生育一个子女的;    (二)双方均为少数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方属于再婚,再婚前生育一孩子,离婚后孩子归男方抚养。再婚后生了个女儿,男方是未婚。还可以生一个吗?
你好,夫妻离婚后的任何时间内,一方或双方的情况或抚养能力发生较大变化,均可提出变更子女抚养权的要求。变更子女抚养权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请
全部4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再婚男方两个孩子,女方一个孩子归前夫,可以再生吗?
您可以电话咨询当地计划生育部门!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男方有一孩子归女方如再婚,女方有一孩,问可以再生一个孩子吗?
等新的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出台,看规定。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女方再婚,并且生育有一女孩,孩子归前夫抚
结婚证、身份证、一孩证明等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请问女方带一子再婚,所嫁男方有一女儿,归其前妻抚养,我们还能再生一个孩子么?
你好,应该是不行的,为保险起见,最好到计生办咨询一下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的结婚证丢了,一方自己去世了,怎样才能证明夫妻关系呢?
1、结婚证丢失一方去世,可通过死亡证明来证明2、个人可以去当年结婚登记的民政局查询婚姻登记档案,或者是在查询到档案后,到原先婚姻登记处出具相关证明,以证明和去世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当时没有结婚证,现在怎么证明夫妻关系呢?
需要相关证据予以佐证是否存在夫妻关系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欠钱纠纷律师怎么收费
债务追讨 1075
女方征信有问题,和男方领结婚证会有影响吗?
登记结婚后,配偶一方的征信是会影响另一方的,若贷款人配偶征信记录不佳,银行审贷时会更加谨慎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怀孕5个月了,男方不想负责,电话拉黑了,这该怎么办?
男方不负责,可起诉。操作如下:1. 收集证据,如男方不负责任的相关记录;2. 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男方承担抚养责任;3. 法院受理后,将进行调解或开庭审理;4.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不见结婚证办张证明怎么办,可以用张证明吗?
办理婚姻状况证明时,需准备双方身份证、户口本等必要材料,并前往户籍所在地民政局提交申请。民政局审核通过后,会出具婚姻状况证明。该证明可用于办理房产、继承等事务。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退亲是男方提出来的。需要女方怎么退
女方退婚时,应退还彩礼等财产,处理方式可与男方协商或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选择协商可保持双方关系和谐,而法律途径则更为正式,需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做出决定。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我的房顶上有信号塔孩子结婚6年了不会怀孕我怎么投诉他
建议先就医诊断。若医生认为信号塔可能是原因,可收集证据,与信号塔管理方协商或提起诉讼。同时,也可寻求专业律师帮助,确保权益得到保障。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父母不让上学
除了法律途径,还可尝试家庭沟通、寻求社会支持等方式解决问题。不同情况下处理方式有沟通协商、法律援助等。选择处理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孩子权益和家庭情况。
全部3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1小时前
桦仁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2522 人
占用了私人土地,用作葬坟墓,想和土地的使用者签协议书
1小时前
桦仁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2522 人
付款然后没发货
3小时前
桦仁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2522 人
我想问一下犯人在看守所还没有被判刑。我是他女朋友。我可以给他写信吗?怎样才能寄给他?需要哪些步骤?
3小时前
李朝律师
近期帮助 497 人
医疗纠纷胜算率有多少
3小时前
陈世炫律师
近期帮助 25713 人
13岁男生在微信上给13岁女生发十一条两个小男孩不打码裸照属不属于网络骚扰
3小时前
陈世炫律师
近期帮助 25713 人
合伙生意,只出资后打了借条,如何写起诉状
今天 00:04
何江律师
近期帮助 35662 人
被章鱼花呗借钱软件以短信诱导注册并强制下款1500怎么办。
今天 00:04
天习律所律师
近期帮助 43216 人
你好奖励合同生效m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