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离异育有一子男方再婚育有一子女方未婚未育女方退休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更新时间:2019-11-07 07:25:48
问题描述:
男女离异育有一子男方再婚育有一子女方未婚未育女方退休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吗
承诺:保障您的权益,解决您的疑惑,我们的律师为您提供专业服务,5分钟内响应
立即咨询
2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 婚姻家庭律师团队推荐
    已帮助391945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新修订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也就是说,2015年12月31日之前持有独生子女证父母,2016年元月1日之后享有独生子女奖励政策。  但是,持独生子女证的父母奖励政策,早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就已经改变,规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持独生子女证的父母可以享受增加养老金待遇;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之后持独生子女证的父母,在退休时按各地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
    2019-11-07 07:22:56
    点赞
  • 找法网咨询顾问
    已帮助1403037 人 · 响应时间 平均1分钟内
    咨询我
    未婚生子涉及情况很多,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未婚生子怎么上户口?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首先应该到户籍所在地或者生育行为发生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缴纳社会抚养费(有些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也可以接受委托作出征收决定),并保存好缴费的收据。
    缴费的数额一般按照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一定比例征收,结合当事人的实际收入确定,根据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的规定有所不同。社会抚养费原则上应该一次性缴纳,如果确有实际困难,可以书面申请分期缴纳。

    对于流动人口,生育行为发生在现居住地的,由现居住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部门按照现居住地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生育行为发生在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征收标准;生育行为发生时,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都没有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已经在一个地方缴纳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被再次征收。

    缴费后,携带相关的材料和缴费证明,就可以到孩子父亲或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户口登记机关(派出所户籍科)申请登记了。
    2019-11-07 07:25:48
    点赞
  •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
    如果需要针对性解答,可以直接向我咨询并描述您的情况,本地专业律师将24小时在线解答。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1分钟提问,海量律师在线解答
  • 描述问题
  • 接入律师
  • 问题解决率99%
立即咨询
当前已有 3456 位用户正在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中年女子再婚
中年女子再婚
再婚复婚 45977
双方为再婚 男方是独生子女,离异后有一女
你好。建议直接咨询计生部门。
全部2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双方为再婚 男方是独生子女,离异后有一女
你好!生育问题可直接向当地计生部门咨询
全部1个答案 >
888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律师解答动态
刚刚
汪明明律师
近期帮助 2541 人
未成年赌博欠钱用还吗
2分钟前
广东泰扬所律师
近期帮助 4213 人
鞋子售后问题,
6分钟前
刘威龙律师
近期帮助 9099 人
去年六月份我父亲带母亲出车祸我父亲全责,我母亲受伤住院当时医保报销了,让退费合理吗
6分钟前
吕柳玲律师
近期帮助 18181 人
我在养生会所上班,做了2个月,第一月扣1千,第二个月2500元只发我1000元
7分钟前
广东泰扬所律师
近期帮助 4213 人
给朋友用征信贷款有什么风险
8分钟前
合肥中盾所律师
近期帮助 44591 人
两个人没领证,男方买房贷款需要看女方征信吗
8分钟前
广东泰扬所律师
近期帮助 4213 人
我的银行卡下午安行天下保险扣了两笔款,我么买这个保险
9分钟前
叶斌律师
近期帮助 5365 人
骑共享电动车被交警开处罚单,我向上级申诉迟迟不给处理,找到当地交警大队应该怎么处理才不被罚款
1分钟提问 海量律师提供在线解答
  • 1
    提交咨询
    详细描述您所遇到的问题或纠纷并发送
  • 2
    接入律师
    耐心等待律师解答,平均5分钟及时响应
  • 3
    获取解答
    还有疑问?60分钟无限次追问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