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定期间

更新时间:2021-01-14 11:46:22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法律上所说的期间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每一个法律关系里面,都离不开时间的内容,各个时间都会对效力有影响。那么为了让大家能够详细了解期间如何起算的相关法律问题,下面将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法定期间

  一、什么是法定期间

  法定期间,是指法律明确规定的诉讼期间。法定期间通常因某种法定事实的出现而开始,以法律规定的时间而结束,因此法定期间原则上为不变期间,法院不得依当事人的申请或者依职权予以变更,但法律明文规定的允许变动的除外。比如上诉期间、申请执行法律文书的期间等。可依法定条件变更的期间指由于特殊原因,人民法院可予变更的期间。比如审理案件的期限由于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可以报法院院长批准延长。

  二、怎么计算期间

  1、期间以时、日、月、年为计算单位。

  2、以时、日为单位计算期间的,开始的时间不计算在内,而是以下一个小时、次日起计算。

  3、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节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公共休息日,如国庆节、周末等。

  4、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诉讼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如通过邮寄方式上诉的,上诉状只要在法定期间届满前交邮,即使法院收到时已逾上诉期间,也不能认为逾期上诉。

  三、期间耽误了怎么办

  期间的耽误是指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在法院期间或指定期间内本应进行一定诉讼活动而没有进行或没有完成。耽误期间的原因不同,其后果也不同。如果上主观上的原因,不论出于故意或过失,其直接后果就是当事人丧失进行某项诉讼活动的权利,或者要承担因耽误期间而产生的其他法律后果。如果是客观上的原因,致使期间耽误,可以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申请顺延期限,或者由人民法院依职权决定顺延期限或重新指定期日。

  顺延期限是指补足耽误了的期限,耽误了几天,就延展几天。耽误期限后能发生顺延之法律后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耽误期限的。

  2、须在障碍消除后的十日内提出申请顺延期限。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法定期间的相关内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知道法定期间可以在法律条文里找到,民事、行政和刑事上的各个时间有差别。若还遇到其它问题,欢迎上找法网的法律平台,咨询专业的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什么是期间
什么是期间
期间计算
时间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律的时间效力,空间效力,对人的效力是法学理论,法律法规并没有这样的称为一般的表示是: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法律时效期的含义是什么,规定是什么
法律上的“时效性”即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民法典》规定,向人民法院请
什么是法律时效期的含义,有什么规定
时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某种事实状态经过法定时间而产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法律制度。它是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根据。并且时效属于法律事实中的事件,它是基于一定事实
什么是期间?
什么是期间?
诉讼期间
什么是法定代表人任职期限?
法律分析:全国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定期限即每届任期为5年。国人大代表每届任期为5年,即从每届全国人大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全国人大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补选代表的
法定期限是多少天?
你好,法定期限,你问的是什么期限
法定时限是什么意思
关于民事举证期限的法律规定是:民事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提起民事诉讼后,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的民事主张和民事案件审理情况,规定的当事人应当提供相应证据的一段时间。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