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串通该怎样认定

更新时间:2023-01-19 13:20:38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恶意串通的认定是采取推定的方式,依照日常经验、行为习惯等,如买受人是否有尽到应尽的义务,或者买受人的身份是否真实存在,有无不合理的经济往来等,若是恶意串通,则该行为无效。
恶意串通该怎样认定

  一、恶意串通该怎样认定

  恶意串通的认定如下:

  1.后买受人是否尽到普通买受人必要合理的审慎注意义务;

  2.审查后买受人是否实际支付了合理对价;

  3.审查具体的交易方式、过程以及房屋买卖合同的内容是否完整详尽;

  4.审查后买受人的身份、交易双方是否有不合理的经济往来等。

  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四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二、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恶意串通合同的构成要件有:

  1.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损害他人利益的故意;

  2.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有串通一气,互相勾结的行为;

  3.该合同履行的结果将损害他人的利益。

  三、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特征

  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特征有:

  1.当事人双方是出于故意。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的当事人都是故意的,这种故意的本质在于通过损害他人的利益来获取自己的非法利益。当然,因恶意串通而成立的合同不以行为人已经或必然获得了非法利益为必要条件。

  2.恶意串通的合同是为牟取非法利益。当事人订立恶意串通的合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非法利益。这种非法利益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找法网提醒您,例如在招投标过程中,投标人之间串通,压低标价;在买卖中,双方抬高货物的价格以获取贿赂等。恶意串通的合同一般都损害了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是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恶意串通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处理恶意串通,可民事诉讼或行政举报。民事诉讼需收集证据,证明恶意串通行为及损失,向法院起诉。行政举报则向相关监管机构反映情况,提供证据,等待调查结果。两种方式均
恶意串通怎样认定
恶意串通怎样认定
民事法律行为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恶意诉讼的认定是怎样的
恶意诉讼的构成要件: 1、主体是符合刑事责任年龄的自然人; 2、主观是恶意; 3、客观方面是以捏造的事实提起民事诉讼,妨害司法秩序或者严重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
恶意串通该怎样认定
恶意串通该怎样认定
民事法律行为
串通投标罪如何认定,有哪些相关规定
认定串通投标罪的要求有:该罪的主体是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或单位;主观上是故意;客体是投标人或国家、集体的合法权益,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由贸易和公平竞争
恶意串通该怎么认定
恶意串通该怎么认定
民事法律行为
问一下怎样认定是否存在恶意串通
恶意串通的认定标准是采取推定的方式,依照日常经验、行为习惯等,根据盖然性原则予以判断和认定。当事人的主观心态是认定是否构成“恶意串通”的关键。 下列事实,当事
串通投标罪几种表现形式,法律上如何认定
串通投标罪认定的情形: 1. 投标人同属一个母公司或所属几个子公司; 2. 同一人携带两家及以上企业资料参与投标; 3. 中标人同时以“协作费”等名义分别转款
同行恶意竞争该如何处理,法律上如何认定
1. 经营者因同行恶意竞争造成的损害,法院应当追究恶意竞争者的民事责任。 2. 经营者因不正当竞争行为遭受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3. 不正当竞争行为
串通投标罪怎么认定串通投标罪如何处置
法律分析: 串通投标罪是指投标者相互串通投标报价,损害招标人或者其他投标人利益,或者投标者与招标者串通投标,损害国家、集体、公民的合法权益,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
如何判断合同是否存在恶意串通的情形
认定合同中的恶意串通,要看是否符合以下条件: 1. 当事人订立的合同会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2. 合同当事人明知会损害他人利益,仍然订立合同。 对于恶意串通
恶意串通的合同效力怎样认定
认定合同恶意串通的效力是: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同无效。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具备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等条件
如何认定是否存在恶意串通,如何规定
### 恶意串通的认定 1. 串通的各方当事人都具有主观恶意,即明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的利益仍然实施行为。 2. 当事人之间存在彼此勾结的行为。 3.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