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改革个人所得税哪些人将受影响

更新时间:2021-12-07 10:2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7年之后,终于迎来了重大的改革。首次将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那么,2022改革个人所得税哪些人将受影响?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

  2022改革个人所得税哪些人将受影响

  (一)税收更加公平

  在原有个人所得税分类制模式下,容易造成所得来源多且综合收入高的纳税人反而不用交税或交较少的税,所得来源少且收入相对集中的人却要多交税的现象。同时,由于资本所得的税负轻于工薪(劳动)所得,工薪阶层成为了个税缴纳的主体。

2022改革个人所得税哪些人将受影响

       税收公平难以体现。改革后实行分立型混合所得税制,对实行综合征收的部分所得,不分所得性质和来源,适用统一的费用扣除标准及税率,符合税收公平原则。若未来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允许以家庭为申报单位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允许纳税人将家庭负担计入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这些改革将使个人所得税的缴纳与纳税人实际取得的所得挂钩,与纳税人的实际生活水平相适应。可以预见,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实际效果极可能是中低收入或生活负担较重的人群税收负担减轻,高收入人群税收负担增加。个人所得税将更能体现收入分配职能,更加公平。

  (二)个人自行申报责任加重

  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了纳税义务人自行办理纳税申报的几种情形:(1)年所得12万元以上的;(2)从中国境内两处或者两处以上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3)从中国境外取得所得的;(4)取得应纳税所得,没有扣缴义务人的;(5)国务院规定的其他情形。这一规定限定的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情形较少,且实践中并未得到严格的执行。一旦我国实行个人所得税改革,纳税人自行申报将成为个税征管的常态,个人的纳税申报责任将加重。纳税人也应学习相关知识,避免错报、漏报,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三)纳税人识别号制度强化个税监管

  建立分立型综合所得税制要求税务机关能够及时并有效的掌握纳税人的相关信息,加强税务机关征管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拟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部门按照国家标准为企业、公民等纳税人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的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在2015年1月5日公布的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便对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作出了具体规定。纳税人签订合同、协议,缴纳社会保险费,不动产登记以及办理其他涉税事项时,税务机关可通过纳税人识别号获取涉税信息。建立纳税人识别号制度,从某种程度上为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铺平了道路。另一方面,也强化了对纳税人个人的税收监管,个人的税收违法行为更易被税务机关掌握。

  随着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使得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更加符合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同时维护了税收公平。以上就是2022个人所得税改革对哪些人的影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没有劳动合同,怎么办?
如受伤被认定为因工受伤,拿到有劳动部门出具的工伤认定决定书后,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支付,工伤治疗、康复期间的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离职后可以以没签合同为由仲裁吗
没签合同劳动仲裁保护。劳动合同不是提起仲裁的必要条件,劳动者可以用其它方式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例如考勤记录、社保缴纳记录、银行工资流水、同事的证人证言等。 《中
劳动仲裁能够赔偿精神损伤吗?
劳动仲裁一般处理基于劳动关系发生的纠纷,而精神损害赔偿只有在人格权受到非法侵害时才可以主张。一般而言,劳动仲裁不处理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当事人如果认为存在人格权受
发生劳动纠纷后是否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
劳动纠纷法院起诉流程: 1、用人单位或者职工带着仲裁裁决书、起诉书到基层法院立案庭立案,提交相关证据; 2、人民法院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同意立案,并下发立案
虚岁16周岁15可以去外面工作嘛
法律分析:年满16周岁可以打工,这是法律允许的。年满16周岁而不到18周岁的,法律上称为未成年人,在工作安排上工作量不能太大,时间上不能太长,也不能从事有害健康
实习生就业问题
应届毕业生与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如果不按就业需要承担违约金吗?需要结合签订的合同内容来判断
实习+实践一年半合理吗
实习期一年并不违法,实习期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的关系并不是劳动合同关系,所以不违法。但如果试用期约定为一年的违法,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六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