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诈勒索罪的既未遂是如何认定的?

更新时间:2023-02-04 08:0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敲诈勒索罪的既未遂的认定以行为人实现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为标准。犯罪人以威胁的手段取得财物就是既遂。犯罪人以威胁的手段,对方没有交出财物的,就是未遂。

敲诈勒索罪的既未遂是如何认定的?,敲诈勒索罪涉恶会加重处罚吗

  一、敲诈勒索罪的既未遂是如何认定的?

  敲诈勒索罪的既未遂的认定以行为人实现对财物的实际控制为标准。

  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仅仅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被害人并未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没有交出财物;或者被害人虽然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物,均属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二、敲诈勒索罪涉恶会加重处罚吗

  敲诈勒索罪涉恶会加重处罚。涉恶指涉嫌构成恶势力犯罪,如村霸等行为。找法网提醒您,敲诈勒索涉恶,属于敲诈勒索犯罪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涉恶导致了严重后果,或者影响力极大,属于敲诈勒索罪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具体的量刑,要根据涉恶程度以及犯罪情况,综合考量。

  三、非法拘禁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非法拘禁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

  1.犯罪客体或侵害对象不同。非法拘禁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被害人的人身权利。敲诈勒索罪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是同一个。

  2.犯罪客观方面不同。非法拘禁罪:一般只具有非法剥夺人身自由的行为,除因索取债务的情况外,没有勒索财物和要求其他利益的行为,也是当时当场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敲诈勒索罪:一般威胁的内容如系暴力,声称是将来实施,不是当时当场已经实施的犯罪行为。

  3.犯罪目的不同。非法拘禁罪:以非法剥夺人身自由为目的。敲诈勒索罪:以勒索财物或获取其他利益为目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究竟如何认定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和未遂
敲诈勒索罪的判定方法为,判断行为人是否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敲诈勒索的行为只有数额较大时,才构成犯罪,应当立
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是怎样的
敲诈勒索未遂,是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但对方没有产生恐惧心理的;或者虽然产生了恐俱,但并未交出财物,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怎么区分敲诈勒索的既遂和未遂
敲诈勒索罪既遂与未遂的认定:<br/> 1、行为人以威胁、要挟或其他手段,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取得了数额较大财物或多次敲诈勒索的,即构成敲诈勒索
敲诈勒索罪未遂犯罪数额怎么认定
一、敲诈勒索2万属于“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犯罪未遂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未遂
建议报警处理。
敲诈勒索罪的未遂。
建议委托律师来维护你的合法权益
绑架罪既遂还是未遂?
甲构成拐卖儿童罪、敲诈勒索罪和故意杀人罪,合并处罚
与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女性发生性关系是不是犯罪?
法律分析: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并且具有奸淫的目的。是指犯罪分子意图与被害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如果犯罪分子不具有奸淫目的,而是以性交以外的行为满足
取保候审明天就满一年了。今日检察院打电话说续保意味着什么?
您好,您具体是什么案件?半年的话,取保候审的期限已经到了
检察院不起诉,是否有犯罪记录
你好,不起诉决定,不代表无犯罪行为
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犯罪会怎么判
针对这类犯罪,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从轻或减轻处罚、责令监护人管教以及进行专门矫治教育。选择哪种方式需根据犯罪性质、情节严重程度以及未成年人的个人情况综合考虑,以实
辱骂老人犯罪吗
辱骂老人违法。处理方式:1.轻微情况,行为人可道歉并赔偿受害人精神损失;2.情节严重,受害人可报警,公安机关将依法调查处理,可能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3.保留证
眉毛逢了2钟构成什么罪?
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如伤情达轻伤标准,应报警并做法医鉴定,追究刑责;如不达刑责标准,可协商或起诉要求赔偿。操作中需注意收集证据,如医疗记录、证人证言等,以支持自
有人故意在你家门口泼尿液,犯法吗
犯法,可报警或起诉。报警能立即制止并查处;如造成财产损失或精神伤害,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处理方式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确保个人权益得到充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