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专利有什么用

更新时间:2018-06-08 15: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实用新型专利相比较发明专利,具有授权时间短、要求低、费用低廉等优点;但是由于实用新型专利不进行实质审查。但是实用新型也是有它自己的好处,下面就由找法网详细的给大家介绍一下,实用新型专利有什么用,供大家参考。

  实用新型专利有什么用

  一、实用新型专利比发明专利审查程序简单,易授权。

  根据我国专利法,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和实用新型,都应当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但《专利法》对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规定了比发明专利简化的审批程序,对实用新型只进行初步审查,而对发明专利除了初步审查之外,还需要进行实质审查。并且在专利的创造性审查过程中,发明专利需要具备“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着的进步”,而实用新型专利只需具备“实质性特点和进步”。所以二者相比,实用新型比发明更容易获得授权。

  二、先拿到证书授权,先维权快。

  发明和实用新型审查时的周期也相去甚远,实用新型专利从申请到拿到证书,顺利的情况下需要6~8个月。而发明专利在审查顺利的情况下,最快也需要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才能拿到专利证书,原因是发明专利涉及的技术领域更广,而不同技术领域的审查周期差别较大,有的技术领域审查可能需要2-3年,甚至更久。当你的技术形成生产线进入市场,不可能等个几年等发明专利授权,并且在发明专利申请审查期间的技术侵权并不容易界定,所以采用发明和实用新型同时申请的形式,先拿到一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证书,即可用专利权合法维护自身的权益。

  三、专利资助申领多,先减轻企业负担。

  各地政府都有对企业和个人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进行资助奖励,鼓励技术创新,同时申请发明和实用新型,在申请阶段就已经可以拿到一笔对于技术在资助奖励,当你拿到实用新型授权证书后,还有一笔实用新型授权的资助可以申领,可以先帮企业先减轻一部分研发费用的负担。等发明专利获得授权后,放弃之前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授权,领取发明专利证书,可以获得发明专利的奖励资助。即使放弃先前的实用新型,发明专利这笔资助更为丰厚,更能减轻企业对于研发费用的支出的负担。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实用新型专利有用吗
实用新型专利有用吗
实用新型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3000贵吗
实用新型专利3000元费用需具体分析。若仅为一年的年费,则相对偏高;若包含申请、审查等费用,则可能合理。务必明确费用构成,合理规划预算。未按时缴费可能导致专利失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有用吗
想要申请实用新型专利,需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提交必要的文件,如请求书、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经过初步审查后,专利将被公布。在三年内完成实质审查即可获得专利权。若
实用新型专利侵权?
在实用新型专利侵权纠纷中,判断侵权行为是否成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认被控侵权产品是否落入了专利权的保护范围;其次,分析被控侵权产品是否未经专利权人许
实用新型专利的有效保护期为多久?
实用新型专利保护期十年。期间需每年缴纳年费,保持专利权有效,若发现侵权行为,可提起诉讼维权。保护期满后,专利权自动终止。
一种眼镜的设计能否申请实用新型专利?
1. 一种眼镜如果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 授予专利权的
近一步地用于实用新型,优选地用于专利吗?
建议将相关具体的材料提供过来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法律依据
申请专利的时间要求: 1. 一般需要18个月以上,如果选择快速审查,最快可以在12个月内授权。 2. 实用新型专利通常需要大约6个月的时间来授权。 3. 一般
我想问一问实用新型专利有用吗
实用新型专利的作用: 1. 简化审批程序、授权快、缩短保护期限、降低收费标准低; 2. 只保护经过工业方法制造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3. 实用新型专利的其他
实用新型专利有用吗
实用新型专利的作用: 1. 简化审批程序、授权快、缩短保护期限、降低收费标准低; 2. 只保护经过工业方法制造的、占据一定空间的实体; 3. 实用新型专利的其他
实用新型专利无效的情形有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
实用新型专利无效的情形有: 1、客体不合格,即不是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 2、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3、申请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