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欺骗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更新时间:2022-03-08 18:1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有些人在找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懂劳动合同法,陷入用人单位的合同陷阱,最后工作做了很多,但是工资却很少,该有的福利待遇也没有,想解除劳动合同,还得支付很高额的违约金,面度这样的现实,很多人都只好忍受,直到劳动合同到期,那么对于这样的劳动合同,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呢?以下就让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被欺骗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被欺骗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被骗所签的劳动合同无效。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者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者人民法院确认。

被欺骗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二、保密协议书属于劳动合同吗

  保密协议书是从属于劳动合同的,但是保密协议不是劳动合同的必要条款,而是属于约定条款。 劳动合同的内容可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必备条款的内容,另一方面是协商约定的内容。

  三、因欺诈、胁迫而订立的合同

  (一)能够充分尊重被欺诈方的意愿,充分体现了民法的自愿原则。诚然,欺诈是一种违法行为,但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主要是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而意思表示不真实,局外人往往难以判定,如果被欺诈人不提出受到欺诈,法院和仲裁机关往往难以主动干预。

  (二)尽管某些欺诈行为可能造成了对被欺诈人的损失,但损失可能是轻微的,受害人可能仍然认为合同对其是有利的,并愿意接受合同的拘束。例如,受害人希望得到合同规定的标的物,则只能根据有效的合同请求欺诈行为人按照合同规定的质量交付标的物,从而使其订约目的得以实现。如果合同被宣告无效,受害人便不能提出这种要求。

  (三)尤其应当看到,在许多情况下,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违约责任,较之于责令欺诈行为人承担合同被宣告无效后的责任,对受害人更为有利。例如违约责任形式包括违约金、赔偿损失、定金责任等,赔偿损失也可以包括约定的赔偿损失,以及对期待利益的赔偿。而在合同被宣告无效的情况下,受害人不能要求欺诈行为人承担基于有效合同存在的违约金责任、约定赔偿损失责任、对期待利益的赔偿责任、定金的双倍返还责任等等。如果将因欺诈而订立的合同均作为无效合同对待,则法院和仲裁机关可不考虑当事人是否请求合同无效,而应主动宣告合同无效,从而使受害人丧失了选择对其有利的补救方式的权利,这对于受害人是极为不利的。

  劳动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因此,在劳动者被骗而签订的劳动合同,是可以直接规定为无效的。这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提醒各位劳动者,不管在签署什么样的合同时都要仔细阅读,不要轻易就签字。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被欺骗签的劳动合同有效吗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被骗签下的合同,合同有效吗
认定合同效力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二
欺骗诱导下签订的合同有效吗
一般来说,只要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愿,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合同在签订后即对双方有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被骗签的合同有效吗但合同是合法的
认定合同效力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二
被中介骗了签了劳动合同有效吗?
你好,具体是什么事情?我们可以进行沟通
怎样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欠条?
搜集有效证据起诉维权讨债
我公司社保一直处于欠款状态
可以向社保部门投诉追回养老保险
农民工60岁以上工伤赔偿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如受伤被认定为工伤,可享受如下工伤待遇:(1)医药费由用人单位全额垫付;(2)停工留薪期内(工伤治疗、康复期间)工资按原待遇发放
我是在一家穿戴甲工作,但是干两天不适应,这个工作就是想退回400块钱押金
法律分析:劳动法等法律规定严禁收取或变相收取押金,可以凭押金条申请仲裁要求其退还。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九条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