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中的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11-09 14:20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民法中的效力待定合同包括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超出法定能订立范围的合同、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所订立的合同、无权代理人所订立的合同、无权代表人所订立的合同。

民法中的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

  一、民法中的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

  民法中的效力待定合同有: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订立的依法不能独立订立的合同

  找法网提醒您,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订立纯获利益或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合同,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除此之外的其他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或追认后才有效。

  2.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所订立的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九十七条的规定,若出卖人未取得处分权而处分标的物,标的物的所有权不会转移,出卖人与买受人订立的买卖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买受人可以解除合同并请求出卖人承担违约责任。

  3.无权代理人所订立的合同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七十一条的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代理权终止后仍然实施代理行为,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的,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

  4.无权代表人所订立的合同

  二、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

  效力待定合同有如下特征:

  1.效力待定合同已经成立,其效力处于悬而未决的不确定状态之中。

  2.效力待定合同效力的确定,取决于享有追认权的第三人在一定期限内的追认。

  3.效力待定合同经追认权人同意后,其效力确定地溯及于行为成立之时。

  4.效力待定合同的主体特殊。

  三、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

  效力待定合同与可撤销合同的区别:首先,合同的效力不同。效力待定合同在未被有关权利人追认前,其效力处于待定状态,而可撤销合同在未被撤销前则是有效合同。其次,合同瑕疵不同。效力待定合同的瑕疵是行为人缺乏缔约能力或处分能力,这类瑕疵并非不可补救。而可撤销合同的瑕疵在于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如因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的合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
针对合同效力待定的情况,建议操作如下:首先确认合同是否涉及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权代理的情况;如果涉及,应立即联系法定代理人或有权处分人对合同进行追认;若在追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法典效力待定合同有什么
法律分析: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如经相关权利人追认合同则有效,拒绝追认合同则无效。具体的合同类型有两种,第一
效力待定的合同有哪些种类
合同效力待定的类型包括: 1.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 2. 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行为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 对于
效力待定的合同包括哪些
法律分析:效力待定的合同有两种处理方法:1、若有权利认定待定的合同的人,追认效力待定的合同的,该合同从效力待定变为有效合同;2、如果有权利认定待定合同效力的人,
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种类
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是: 1、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效力待定合同; 2、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行为人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法律依据:《中华
民法典效力待定合同的种类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主要有: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法律规定的其他类型等。法律依
民法典中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
效力待定的合同,是指已成立的合同因欠缺一定的生效要件,其生效与否尚未确定,如经相关权利人追认合同则有效,拒绝追认合同则无效。具体的合同类型有两种,第一种限制民事
民法典规定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有哪些
《民法典》规定效力待定合同的类型有: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订立的合同;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合同;法律规定的其他类型等。法律依据:
效力待确定的合同有哪一些
效力待确定的合同包括以下几种: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合同;无权处分人处分他人财产的合同;无权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的合同;法律其他规定等。法律依据:《民法
效力待定的合同有哪些的
属于效力待定合同的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超越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显示公平的合同、重大误解的合同、因欺诈胁迫且违背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而订立的合同等。法律依据:《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