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规模纳税人起征标准

更新时间:2021-06-25 14:1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为了规范小规模纳税人的纳税方式以及纳税标准,我国法律对税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对于不同的纳税主体的要求以及标准都是不相同的。那么,小规模纳税人起征标准?很多人对此都不太了解,以下就跟随着找法网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小规模纳税人起征标准

20185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统一调整为500万元,而且一般纳税人一定期限还可以允许转为小规模。500万元以下的是小规模纳税人

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小规模纳税人起征标准

二、一般纳税人跟小规模纳税人的区别

1、税收管理规定的区别;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提供应税劳务可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可以作为当期进项税抵扣计算方法为销项减进项。小规模纳税人:只能使用普通发票;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即使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也不能抵扣计算方法为销售额×征收率。

2税率与征收率不同;一般纳税人:基本税率17%,税法还列举了5类适应13%低税率的货物。还有零税率应税劳务和货物。小规模纳税人:商业小规模按4%征收率;商业以为小规模按6%免税的除外

3不同的国家规定标准:小规模纳税人是指年销售额未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增值税纳税人,超过规定标准的纳税人则为一般纳税人。

三、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税率是多少

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所得税税率是4%

1、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是针对增值税的分类,小规模纳税人属于商业的话,增值税率是4%,属于工业的话是6%

2、企业所得税率一般为33%,除非有优惠政策。而且应纳税所得额为0-3所得税率为18%3-10万为27%,10万以上33%

以上就是找法网的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的关于小规模纳税人起征标准”的相关内容,201851日起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统一调整为500万元,而且一般纳税人一定期限还可以允许转为小规模;500万元以下的是小规模纳税人。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的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是多少?
增值税起征点不适用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的起征点是什么?要交什么税?
增值税起征点不适用于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个体工商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采用销售额和销项税额合并定价方法的,按下列公式计算销售额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们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缴税标准是什么?
您好,根据最新规定,小规模纳税人缴纳增值税的标准发生了变动:工业企业的征收率由6%降到3%,商业企业由4%降到3%,也即现行工业和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销售额标准分别
小规模纳税人
你好,建议你咨询税务局。
小规模纳税人
你好,根据《增值税暂行条列实施细则》第二十九条“年应税销售额超过小规模纳税人标准的其他个人按小规模纳税人纳税”规定,是必须的。
与一家公司签订了服务合同,是否派我到另一家公司实习并签订劳务合同?
具体需根据用人单位的相关规章制度等综合判断,如对此有约定的,一般以用人单位的规定为准
工伤工地不管怎么办,法律上如何认定
法律分析:工作在工地受伤后,需要做工伤鉴定,然后拿鉴定书和相关材料去社保部门提交申请,另外与单位协商要求单位赔偿。治疗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和损失都是单位承担。法律
劳动法免费咨询电话是多少
法律分析:劳动法免费电话是12333,这是全国劳动保障的公益电话。《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
未满十八岁可以当汽车销售吗
未满十八岁可以买车。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
刚开始是临时工,一天一结工资,说我去上班也没签合同,不能证明这是我的工资
法律分析:在员工没有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想要回的工资,可以先和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的,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投诉举报的方式解决,也可以选择向当地劳动争议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