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

更新时间:2018-12-26 16:5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法律上为什么有“未成年人”这个设定呢?法律之所以有“未成年人”这个设定,主要考虑到未成年人心智不够健全,在法律上要加以保护和宽恕。那么,刑法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是怎样的?未成年人保护总原则,是如何?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具体规定,有哪些?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来详细说明一下。大家一定要认真看哦,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一、刑法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刑法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四十九条第一款 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第六十五条第一款 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二、未成年人保护总原则

  (一)特殊、优先保护原则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第1款规定,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即“未成年人优先”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指,对未成年人的权利,对未成年人的生存、发展和保护,国家和社会都要予以高度重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把未成年人放在最优先考虑的地位。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总则中突出规定了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一项总原则,是贯穿全法的一根红线,如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社会保护一章中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和公共场所发生突发事件时,应当优先救护未成年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书馆、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应当对未成年人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展览馆等场所,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未成年人免费或者优惠开放;在司法保护一章中规定:“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的原则,是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规律性认识的升华,是国际社会保护儿童先进理念在国内法中的集中体现。

  (二)平等保护原则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第3款规定了对未成年人平等保护的原则,即“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我国现行法律既规定了对未成年人的一般保护,又规定了对特殊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特殊情况的保护。忽视未成年人的一般法律保护是不对的;忽视对对特殊未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特殊情况的保护同样是不对的。所谓的平等保护应是一般保护与特殊保护的有机结合,而不是说所有的儿未成年人应该同等对待。

  三、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具体规定

  第五十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在司法活动中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第五十一条 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并适应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特点和健康成长的需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司法活动中对需要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的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机构或者人民法院应当给予帮助,依法为其提供法律援助或者司法救助。

  第五十二条 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和受遗赠权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未成年子女抚养问题的,应当听取有表达意愿能力的未成年子女的意见,根据保障子女权益的原则和双方具体情况依法处理。

  第五十三条 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

  第五十四条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五十五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并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第五十六条 讯问、审判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询问未成年证人、被害人,应当依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通知其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人员到场。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刑事案件,应当保护被害人的名誉。

  第五十七条 对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成年人分别关押。

  羁押、服刑的未成年人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应当对其进行义务教育。

  解除羁押、服刑期满的未成年人的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

  第五十八条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第五十九条 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依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执行。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得知,刑法中对未成年人保护的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总原则,以及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具体规定。若是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可以咨询找法网上的在线律师。他们一天24小时在线,能随时为大家解答法律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
请问咱这边具体涉及哪方面的未成年法律问题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未成年人保护法
请问咱这边具体涉及哪方面的未成年法律问题
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保护体系,涉及未成年人成长的各个方面,确保他们在一个健康、安全、有利于发展的环境中成长。
未成年人的刑事责任年龄是几岁
未成年人犯罪处理方式多样。十六周岁以上负刑责;十四至十六周岁对八类重罪负责;十二至十四周岁特定重罪可追责,需最高检核准。处理时需结合年龄、犯罪性质,保护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保护法
保护未成年的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还有部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散见于其他法律中,最主要的还是《未成年人保护法》,违反规定,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想咨询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相关问题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违反该法规定,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若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行政处罚规定,则从其规定执行;若造成人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从哪一天开始实施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于1991年9月4日颁布,并于1992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一部专门保护未满18周岁的公民的合法权益的法律。 2. 本法旨
关于未成年人保护法的?
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 国
我现在很害怕,16岁还受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
对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如下: 1.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 2. 同时,未成年人因为本身经验欠缺,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不给予特殊保护,受到伤害后可能会给未成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几岁
法律分析: 1. 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岁的公民。 2. 在民法上,一般以18周岁为界限,年满18周岁的被视为成年人。 3. 然而,民法也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