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有多久

更新时间:2020-07-23 17:4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不少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实施开源节流的举措,而众多节流措施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可能就是控制人力成本,精简人员结构。因此劳动争议诉讼案件也不断增加。那么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有多久?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有多久

  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是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法定前置程序,即当事人要想向人民法院提起劳动争议诉讼必须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只有当事人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规定:

  《劳动法》第八十三条: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有多久


  二、劳动仲裁时效是怎样的

  《劳动法》关于仲裁时效规定于第八十二条: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劳动仲裁程序是怎样的

  1、争议发生后一年内申请仲裁,递交仲裁申诉书

  2、仲裁委员会收到申诉书之日起五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

  3、仲裁庭开庭五日前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

  4、开庭,明确请求,答辩,调查事实,举证质证,辩论,陈述。

  5、调解

  6、调解不成,裁决。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劳动关系纠纷诉讼时效有多久的内容,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在线律师会为您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纠纷诉讼多久开庭
关于劳动纠纷诉讼的开庭时间,无法确定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因为它是根据每个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的。在劳动仲裁立案后,一般会在大约25天内安排开庭。如果仲裁委不受理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动合同追诉期有多久的
对于劳动合同纠纷,处理方式包括:首先,双方可以协商达成和解;其次,如果协商无果,可以寻求第三方协助进行调解;如果调解无果或不适合调解,可以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劳动关系追诉时效是多久内完成
劳动争议的追诉期为一年。具体的处理方式包括:1. 在追诉期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并准备好相关证据材料;2. 如果因特殊原因无法及时提起仲裁,可以申请暂停计算
劳动诉讼时效是多久的法律
劳动争议的诉讼时效明确为一年。具体的操作流程包括:首先,双方可以尝试通过协商的方式直接解决争议;其次,如果协商无果,可以请求第三方进行调解以达成协议;再次,如果
劳动纠纷的追诉期限是多久怎么算的
处理劳动纠纷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如果双方关系良好且争议不大,可以尝试通过协商或调解解决;如果协商无果或争议较大,建议及时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内申请仲
劳动追诉期是多长时间一次
针对劳动争议的追诉期,具体处理方式包括:在一年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并准备相关证据材料;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提起仲裁,可申请暂停时效计算;而对于劳动关系终止后
劳动争议追诉时效是多久内
关于劳动争议追诉时效,需要注意的是仲裁和诉讼的时间限制。一般而言,劳动争议发生后,首先要进行仲裁,如对其结果不满,需在收到裁决后的十五日内提起诉讼。同时,仲裁时
劳动争议追诉时效是多久内的情形
劳动争议的追诉时效视情况而定。若直接起诉,诉讼时效为三年;若先申请仲裁,仲裁时效为一年,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15日内提起诉讼。具体的处理方式应根据案情和法律规
劳动纠纷追诉期有多长时间结束
针对劳动纠纷的追诉期是一年。具体操作建议如下:首先,劳动者应在追诉期内向劳动仲裁机构提起仲裁并准备相关证据;其次,如遇特殊情况无法及时提起仲裁,可申请暂停时效计
劳动纠纷诉讼时效多长时间内有效
劳动纠纷的起诉有效期通常为一年。在实际操作中,若发现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建议及时收集证据并咨询专业律师意见。在尝试与对方协商或调解无果后,应及时申请仲裁。如果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