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签商铺租赁合同有效么

更新时间:2021-06-28 10:53:2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任何合同都可以通过意思表示协商一致来补充签订合同,补签勒合同是与原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因此补签商铺合同是有效的。那么接下来将由找法网小编为您介绍关于补签商铺租赁合同有效么的相关内容。
补签商铺租赁合同有效么

一、补签商铺租赁合同有效么

房屋租赁合同事后补签有效。

只要是依法成立、是当事人的真实意思的表示、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不论是先予成就还是事后约定,对当事人都具有法定约束力。

二、租赁合同有什么法律特征

租赁合同是指出租人将租赁物交付给承租人使用、收益,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在当事人中,提供物的使用或收益权的一方为出租人;对租赁物有使用或收益权的一方为承租人。

1.租赁合同是转移租赁物使用收益权的合同。

在租赁合同中,承租人的目的是取得租赁物的使用收益权,出租人也只转让租赁物的使用收益权,而不转让其所有权;租赁合同终止时,承租人须返还租赁物。这是租赁合同区别于买卖合同的根本特征。

2.租赁合同是双务、有偿合同。

在租赁合同中,交付租金和转移租赁物的使用收益权之间存在着对价关系,交付租金是获取租赁物使用收益权的对价,而获取租金是出租人出租财产的目的。

3.租赁合同是诺成合同。

租赁合同的成立不以租赁物的交付为要件,当事人只要依法达成协议合同即告成立。

三、签订租赁合同的承租方需要注意的事项

1、作为承租方,应先审查租赁物是否存在法律法规禁止出租的情形,包括以下情形等:

(1)未依法取得租赁物的相关证件;

(2)共有租赁物未取得共有人同意的;

(3)权属有争议的。

2、作为承租方,为了预防欺诈,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承租方是租赁物的所有人,必须提供相关的证明文件;如果承租方不是租赁物的所有人,必须具有转租权。

3、为了避免争议,在合同中对租赁物的基本信息应进行明确约定,如租赁物的规格、质量、数量等。

以上就是由找法网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补签商铺租赁合同有效么的内容,希望对您的疑惑有所帮助。综上所述,补签商铺租赁合同不仅有效,而且是与原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如果您还有其他法律疑问的,欢迎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签商铺租赁合同注意事项
根据你们之间租赁合同约定的执行的
签商铺租赁合同甲方违约
依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如果合同有约定的,按合同的约定进行赔偿,如果没有违约的,双方可以补充约定或者按实际造成的损失赔偿。签订租赁合同后,甲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商铺转让需要重新签租赁合同吗
可以。根据合同法规定,承租人经出租人同意,可以将租赁物转租给第三人。承租人转租的,承租人与出租人之间的租赁合同继续有效,第三人对租赁物造成损失的,承租人应当赔偿
请问签了商铺租赁合同,还要签商铺经营合同,才能使用商铺吗?
根据《合同法》第232条之规定:“当事人对租赁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视为不定期租赁。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出租人解除合同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承租
请问我们签的租赁合同有效吗
要求房东支付违约金,否则诉讼解决。
和房东签订的房屋租赁合同 有效吗
你好,如果在租赁合同期内,租赁合同已经对房租进行了约定 ,房东无权涨房租。但如果对房租没有约定,房东则有权根据市场行情涨房租,你只能与之协商解决,协商不了只能解
商铺租赁合同是否有效
要看具体合同内容
租车合同签12个月,用了一个月不想租了,需要配车车的钱吗
你好,是有什么法律纠纷的问题吗,进行协调没,
短期租金被骗签了一年的合同
你好,你是承租人?面谈
打山林租赁合同纠纷官司需要多少钱
房屋租赁纠纷起诉费用的多少要按照租赁金额来确定,人民法院受理房屋租赁纠纷时,施行分段比例收取受理费。法律依据:《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十三条 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
有人找我租微信号租还是不租,然后异地签合同在手机上签
法律分析:在外地签租房合同可以采取发传真或者邮件的方式签订,也可以委托他人办理。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等方式,无法亲自签订租房合同的当事人
因为第二年没有和租客签订租赁合同,合同第一年有效吗?
认定租赁合同的效力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判断。一是否具备生效的条件,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是否真实,合同内容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