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如何计算

更新时间:2021-08-25 15:25:4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通常情况下,我们在路上捡到别人的钱,这就是属于不当得利的一种,不过不当得利的财物满足的条件还有很多,我们有时候不小心就会犯上这个问题。对于不当得利我们要及时归还。那么归还不当得利如何计算?以下就跟着找法网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不当得利如何计算

  一、不当得利如何计算

  1、原物返还,即当原物尚存时,应返还原物。

  2、作价返还,即如果原物已不存在,则可作价偿还。

  关于价额的计算方法,通说认为,当受益人所受利益为劳务时,其价额为劳务的通常报酬;当原物因附合而丧失所有权时,应以因附合对于受益人所生的利益即物的升值为标准;当原物因他人侵权而灭失时,应以受益人所得赔偿额为限;当原物被消耗时,应以消耗时的市场价格为准。返还不当得利,除返还原来所取得的利益外,由此利益所产生的孳息也应一并返还.不当得利是指没有合法根据使他人受到损失,而自己获得利益的行为引起的一种事实状态,因不当得利而产生的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就是不当得利之债,其中取得不当利益的人叫受益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务人,负有返还不当得利的债务。财产受损失的叫受害人,是不当得利之债的债权人,享有请求受益人返还不当利益的债权。不当得利是引起债权债务关系发生的一种法律事实,因其引起此债完全是基于法律的规定,而不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所以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只能是事件而不是民事法律行为

  二、不当得利有哪些特征

  1、双方当事人必须一方为受益人,他方为受害人。

  2、受益人取得利益与受害人遭受损害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

  3、受益人取得利益没有合法根据。即:既没有法律上、也没有合同上的根据,或曾有合法根据,但后来丧失了这一合法根据。

  4、受益人在得知自己的受益没有合法根据或得知合法根据已经丧失后,有义务将已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害人。

  三、被人告不当得利怎么办

  被起诉不当得利的,应该向有管辖权的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受理后,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审查,然后宣判。

  不当得利作为债的发生根据之一在受益人与受损人之间发生不当得利返还的债权债务关系。因此,受害人可以到人民法院提请民事诉讼,要求不当得利受益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不当得利的取得,不是由于受益人针对受害人而为的违法行为而是由于受害人或第三人的疏忽、误解或过错所造成的。受益人与受害人之间因此形成债的关系,受益人为债务人,受害人为债权人。

  以上就是关于不当得利如何计算的相关内容,根据有关规定,不当得利的归还一般是返还原物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情况复杂的话还需要看物品增值等问题进行综合考虑和计算。若您还有什么法律疑问,建议咨询找法网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计息不当得利的法院条款,损失费如何收?
法院认定不当得利的条件:<br> 1、一方受有利益;<br> 2、他方利益受到损失;<br> 3、一方受有利益与他方受损害之间须有因果联系;<br> 4、一方受
不当得利如何处理
您好,这笔钱最好不要动。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我是在岗职工,发生交通事故单位未给我开工资,这样我的交通事故赔偿金额如何计算
根据上海市统一标准计算,可以主张赔偿医药费、营养费、误工费等。
南京今年企业退休工资怎么计算的
请向当地社会保险所咨询。因为退休职工的养老保险金的计算非常复杂。
关于企业所得税不可扣除项目的相关规定
在处理企业所得税不可扣除项目时,企业需首先明确税法规定,确保支出项目符合扣除条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支出,如违法支出、税收滞纳金等,应予以剔除,不得在税前扣除。同
个人所得税5900,怎么了?
你好,根据具体情况要求赔偿
员工个人的业绩是45万,公司要扣13%的税,在按税后给提成员工,员工个人还有扣个人所得税,合法吗
合法。公司扣税后发提成,员工仍需交个税。操作如下:1.公司按税法规定代扣代缴税款;2.员工收到提成后,根据个人所得情况自行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3.如遇税务问题
我给公司代开发票4千元,个人所得税怎么计算
个税由公司代缴或自行申报。代缴:公司计算并扣除个税;自行申报:需了解个税计算方式,确保准确申报。注意及时更新专项附加扣除信息,以享受相应税收优惠。
帮助企业避税违法吗
帮助企业避税违法,应避免此行为。如发现企业有避税行为,应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并纠正。选择合法合规的税务处理方式,确保企业税收合规,规避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