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多久

更新时间:2022-11-07 14:30:50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民法典中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并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一般在买卖合同的终止,而失去法律效力,若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存在欺骗、强迫等手段导致合同的订立,或者不合乎法律等,则无效。
民法典中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多久

  一、民法典中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多久

  民法典中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并没有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一经签订就生效。但是如果合同涉嫌欺诈,或者存在法定的无效事由,当事人就可以请求解除合同,合同就失去效力。

  二、房屋买卖合同违约形态

  1.预期违约。我国商品房买卖合同的预期违约形态与一般合同基本一致,可分为两种具体类型:

  (1)预期拒绝履行,指合同有效成立后至合同约定的履行期届至前,一方当事人以言辞或行为向另一方当事人表示其将不按约定履行合同义务。

  (2)预期不能履行,指在合同履行期届至前,有情况表明或一方当事人根据客观事实发现另一方当事人届时不能履行合同义务。

  2.实际违约。找法网提醒您,主要包括商品房买卖合同当事人届期不能履行债务和届期拒绝履行债务两种。

  3.不适当履行。

  三、二手房交易合同的内容包括哪些

  二手房交易合同的内容包括

  1.房屋的基本情况。包括房屋的坐落位置、门牌号码、面积、产权证书号码,房屋基本情况同产权证书登记要一致。

  2.房屋价款。

  3.付款方式和付款时间。房屋价款是分期给付还是一次性给付,付款的时间截点。

  4.房屋交付。包括房屋的交付期限,屋内原有设施的处理,房屋交付前的水电、燃气、物业、取暖等费用如何负担。

  5.因买卖交易所产生的税费由谁负担。

  6.违约责任。卖方逾期交房、买方逾期交付房款、不配合过户等情况出现时如何承担违约责任,违约金数额如何确定。

  7.合同争议解决方式。也可以对管辖法院进行约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二手房买卖合同有效期是多久
二手房买卖合同的有效期具有灵活性。合同可以约定一个固定的期限,在这个期限内,合同可以续签或终止。另外,合同也可以约定在满足特定条件后终止,例如完成过户后终止。此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民法典中买卖合同的追诉期是多久?
根据法律分析,合同的追诉期是三年。诉讼时效一般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时开始计算。在三年内,权利人再次主张权利的,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具体来说,当存在以下情形时,
房屋买卖合同的有效期是多久,一般多长时间
1. 房屋买卖合同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益遭受侵害之日起算。超过该期限向法院起诉的,将丧失胜诉权。 2.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
二手房买卖合同有效期是几年
1. 二手房买卖合同一般没有有效期,除非双方另有约定。 2. 合同的生效时间和终止时间由当事人自行约定,自双方当事人签字、盖章或符合约定的生效条件时,合同即成立
房屋买卖合同有效期是多久,有什么规定
1. 房屋买卖合同生效期一般是合同成立之时,即双方签字、盖章之日或符合当事人所约定的生效条件之日。 2. 房屋买卖合同是明确买卖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双方当事人
房屋买卖合同追诉时效期限是多久
房屋买卖合同诉讼时效期限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超过二十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特殊情况可以申请适当延长。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多久?
二手房买卖纠纷起诉时效是多久 二手房买卖合同产生纠纷,向人民法起诉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时效多久?
二手房买卖纠纷起诉时效是多久 二手房买卖合同产生纠纷,向人民法起诉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二手房买卖纠纷起诉时效是多久 法律分析: 二手房买卖合同产生纠纷,向人民法起诉的,诉讼时效是3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期限是多久?
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诉讼期限是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计算。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涉及到不动产物权和登记返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