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更新时间:2022-05-05 11:11:5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人违反法律的规定侵害他人人身或者财产权利的,受害方可以就损害要求加害方排除妨害、消除危险。那么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找法网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一)存在妨碍他人民事权益的状态

  排除妨碍的主要构成要件是存在妨碍他人行使民事权利或者享有民事权益的状态。与停止侵害的主要构成要件不同之处在于:一为动态,一为静态。

  妨碍状态多为行为造成的,例如,堆放物品影响通行;违章建筑物妨碍相邻一方通风、采光;在他人建筑物上设置广告;将有害液体泄露在他人使用的土地上等。妨碍状态也有自然原因形成的,例如树根蔓延至相邻一方的土地。

  (二)妨碍状态具有不正当性

  妨碍状态具有不正当性是指没有法律根据,没有合同约定,缺乏合理性。有些妨碍同时造成他人财产的损失,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塔吊因超负载掉下,破坏了他人的房屋,并阻塞了通道(排除妨碍是独立的责任方式,不直接涉及因妨碍同时造成的赔偿损失责任);有些妨碍是给他人造成不便。认定妨碍状态主要是看妨碍是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轻微的妨碍是社会生活中难免的,不承担排除妨碍责任。妨碍状态是否超过了合理的限度,应当结合当时当地人们一般的观念判断。

  二、什么是排除妨害

  排除妨害请求权是公民生活中一条重要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现实地阻碍了特定物的权利人行使权利。排除妨害请求的目的是消除对物权的障碍或侵害,使物权恢复圆满状态。危险是指相对人对已知物将来必然造成妨害或损害的行为或者设施状态。危险是可以合理预见而不是主观臆测的。

  三、民法典的排除妨害请求权有哪些规定

  民法典的排除妨害请求权具体规定如下:

  妨害是指以非法的、不正当的行为,或者以无权施加的设施对权利人的物或物权造成侵害或妨碍,现实地阻碍了特定物的权利人行使权利。排除妨害请求的目的是消除对物权的障碍或侵害,使物权恢复圆满状态。

  危险是指相对人对已知物将来必然造成妨害或损害的行为或者设施状态。危险是可以合理预见而不是主观臆测的。

  遭受的危险或正被妨害特定的物依然存在,是权利人对现时妨害人行使请求权的前提。就是说这种妨害或危险应当是持续存在的。

  在审判实践中,权利人请求消除危险或排除妨害,不需要证明相对人具有过错,只需要证明其享有物权的特定的物被他人妨害或遭受危险即可。因排除妨害和消除危险的费用由形成危险或妨害的相对人承担。本条不受民事诉讼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百三十六条【排除妨害请求权】妨害物权或者可能妨害物权的,权利人可以请求排除妨害或者消除危险。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排除妨害的构成要件有哪些?的相关知识,综上,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行使排除妨害请求权的,需要满足以上条件才可以。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撰写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刑事附带民事诉书?
侦查阶段就可以提交刑事附带民事诉状
13岁男孩猥亵11岁女孩,男孩用手摸了敏感部位。这有民事赔偿吗?金额多少?
法律分析:首先,这里的儿童是指不满14周岁的成年人,既包括女孩,也包括男孩。其次,猥亵是指用性交以外方法对儿童实施的淫秽行为。猥亵的手段如抠摸、舌舔、吸吮、亲吻
检察院未收到逮捕通知的日期。是否在等待法庭开庭?
法律分析:人民检察院批捕以后必须开庭。由法官根据案件进展情况决定。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
两年的刑期能假释多久?
被判处两年的,符合以下假释条件的,可以立即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认真遵守监规,
未满十岁的小孩多次偷家里的钱去文具店买卡金额高达一千
法律分析:多次盗窃达到一定次数一样会构成盗窃罪,金额并不是唯一的入刑标准,主要看是实施盗窃了几次,然后根据具体累积的金额才判处刑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