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签约方不一致怎么办

更新时间:2021-07-14 14:05:25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我们知道现不管是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想要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就需要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现实生活中遇到了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签约方不一致怎么办呢?我国法律是怎样规定的呢?下面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解析。
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签约方不一致怎么办

一、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签约方不一致怎么办

有的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阅合同后,将劳动者安排到其他单位工作,造成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与实际使用劳动者的单位不一致,发生纠纷时,容易相互推诿,不想承担责任,损害劳动者利益。

对此,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主体应列具有劳动关系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为当事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应以签约对方为当事人;如果签约的用人单位与实际用人单位不一致或者签约的用人单位与作出处理决定的用人单位不一致的,则应将实际用人单位和作出处理决定的用人单位,与签约的用人单位列为共同被告。

二、劳务派遣的工种包括

劳务派遣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劳动合同法》第六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用工是我国的企业基本用工形式。劳务派遣用工是补充形式,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但不少用工单位在各种类型、各种时间长度的工作岗位上都实施了劳务派遣,甚至在其主营业务岗位大量使用劳务派遣工。 [随着1995年《劳动法》的实施,我国已经消除“正式工”、“临时工”的二元用工体制。劳务派遣的滥用,导致了新的二元用工体制。《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出现了新的“正式员工”、“被派遣劳动者”二元用工体制。在用工单位中,被派遣劳动者承担第一线工作,为企业发展做出最直接贡献,却成为“二等”员工群体。现在有一种“逆向派遣”的怪象,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要求正式合同工与劳务公司签订派遣合同转为劳务派遣工,再派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上去。劳务派遣已经成为部分用人单位规避《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责任的一种途径。

国外主要以“项目型”派遣或外包为主,占整个劳务派遣市场的7成以上。在这种派遣和外包形式中,岗位因项目的设立而存在和结束,项目周期通常在12-15个星期左右,岗位人员在项目结束后就由劳务公司派遣到其他公司的项目工作。总体而言,以岗位而论,存在临时性、专业性、辅助性等特征。 

像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将100多个行业和岗位全部列出来,只有在范围内的工种才可以使用派遣工,除此之外使用派遣工都属于非法。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郑尚元也建议,应该学习日本等国劳务派遣立法的做法,在法律上把劳务派遣的具体岗位一一列举出来。为此,他提出两种方案:

一是在劳动合同法中直接列举劳务派遣的具体岗位;

二是授权由国务院来规定,在修改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时对岗位范围予以明确。 

以日本为例,日本在劳动法规上对劳务派遣工的适用范围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将允许企业使用劳务派遣工的岗位严格限制在26类岗位之内,且将其中24类岗位的派遣服务时间限制在一年以内,即使重新签订派遣合同,工人派遣的总时间也限制在3年以下。

日本《保障工人派遣业适当运行和改善派遣工人工作条件法》(简称“工人派遣法”)限定可派遣的工作包括:

(1)信息处理系统开发或计算机程序的设计和制作;

(2)机械、仪器和设备的设计和制图;

(3)广播视听设备的操作;

(4)广播节目制作等;

(5)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字机和电传机的操作;

(6)口译、笔译和速记;

(7)管理人员秘书;

(8)文书档案和分类;

(9)市场研究及结果分析;

(10)会计;

(11)海外贸易和国内商务文件起草;

(12)需要高级专门技能的机器使用或操作;

(13)室内、汽车站、码头和机场做游客迎送服务的导游;

(14)为房屋提供清洁服务;

(15)房屋设施的操作、检查或维修;

(16)房屋、场所来访人员的接待和引导,或停车场管理;

(17)研究和开发;

(18)公司管理制度的研究或设计;

(19)出版物编辑;

(20)广告设计;

(21)内部装饰业协调员;

(22)广播员;

(23)办公自动化设备介绍使用;

(24)电话促销;

(25)接受用人单位机器或设备订单,或促销事务;

(26)广播节目背景或场景布置。

三、劳务派遣工作方式对于用工单位的好处

简化管理程序,减少劳动争议,分担风险和责任,降低成本费用,自主灵活用工,规范用工行为。

第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劳务派遣制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中国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人归单位所有,都是单位的人,工作是终身制,端的是铁饭碗,人员能进不能出,工人闲置浪费现象很普遍。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知识经济正在兴起,工人要流动,“单位人”要变成“社会人”已经是大势所趋。中国著名劳务学家、中国劳动科学院副院长王通讯教授提出:“对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他说:“如何用工人、现在有三种现象:养人用人;养人不用人;不养人而用人。对用人单位来说‘工人不养而用’是上上之策,追求工人‘为我所用’要比‘为我所有’有利得多。”实行劳务派遣制,使用人单位在工人使用上“不求所有、但求所用”这种新的用人理念得以实现。用人单位只需与劳务派遣机构签订一份劳务派遣协议,然后由劳务派遣机构把合适人员派到用人单位工作。用人单位只负责对工人的使用,不与工人本人发生任何隶属关系。应当说,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为特征的劳务派遣制,特别适合于那些非公有制企业、国企改制企业和那些经营发展变化比较快、不同发展阶段或不同发展时期对人才需求又不尽相同的单位。

第二、“你用人,我管人”是人才派遣制的又一个显著特征。人才派遣制的用人模式实际上形成的是三种关系.也就是以人才派遣机构为中间行为主体,形成的派遣机构与被派遣人才之间的隶属关系、派遣机构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被派遣人才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很显然,用人单位对人才只管使用和使用中的工作考核,剩下的一切管理工作,包括工资薪酬的发放、社会保险的代收代缴、合同的签订、续订和解除,相关问题和争议的处理、日常一系列的人事管理等,全部由人才的派遣机构负责。这样,用人单位用人,派遣机构管人,这种用人模式对用人单位来说省了很多事,减少了大批因管理工作带来的工作量和相关的麻烦。可以使用人单位的经营管理者能够更专心于事业的发展和企业的生产经营。

第三、劳务派遣机构“一手托两家”,更有利于劳务供需双方的双向选择和有关各方责权利的保障,这是劳务派遣制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好处,也是这种用人模式独特的机制。

国内各地劳务派遣制的实施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所属的劳务服务部门发起的,是劳务服务业中的职业介绍的进一步延伸。常规的劳务代理工作,是介于劳务供需双方关系之外提供的一种劳务服务,是一种局外角色的服务。劳务代理工作延伸为劳务派遣制以后,就发生了质的变化,就变成了一种介入其中的局内角色的行为主体。

首先,有资格进行劳务派遣的机构.必须是经政府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具有法人资质、被特许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机构。作为劳务派遣机构,介于劳务供需双方中间,一方面要根据用人单位对工人的需求,履行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向用人单位及时选拔派遣所需的适用工人,并管理好所派遣的工人,确保接受劳务派遣的用人单位相关责、权、利得到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在对选定的人才实施人才派遣前,要与被派遣人才签订劳动合同确立双方的隶属关系,确保被派遣人才在派出工作期间相关的责、权、利能够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是劳务派遣机构有别于其他企业法人所经营的特殊职能。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和签约方不一致怎么办的相关法律知识,签约方与用人单位不一致往往发生在劳务派遣中,发生工伤等纠纷后劳动者可以请求用人单位承担赔偿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有过错的在其过错范围内承担补充责任。若大家还有其他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咨询,律师将为您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用人单位不和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你好,建议及时要求用人单位补签订合同,如果不签可以去投诉。
签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与超出年限劳动者签订劳动合被罚款吗
1、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2、劳动合同分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公司签劳动合
不对,不得收取押金等。
公司没和我签劳动合
单位违法,可收集证据,申请仲裁,依法要求赔偿,如需帮助,可直接来电
签订劳动合同时
具体案情?
签订劳务合同,工厂有补贴吗?
您好,可以向劳动局投诉的
暑假工酒吧入职前交了200元,他不退这笔钱怎么办?
你好,可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
我冒充长期工作,然后没有签订劳动合同
协商不成搜集证据申请仲裁维权
但是没有教师资格证,学校让2024年9月份自动离职,怎么办。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可以到当地的劳动保障局进行反应该情况的
我现在怀孕3个月,公司8月份要搬出上海。我这样的情况怎么办?
公司搬迁孕妇不去的,可以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如果公司搬离了现在所在城市的,则解除劳动合同的员工可以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补偿金支付标准按照下列标准执行:按照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