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更新时间:2021-08-24 13:45: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经常计划赶不上变化,发生一些不可抗力的事情,例如2020年爆发的新型冠病毒疫情就是不可抗力因素之一。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发生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合同无法履行的,不承担违约责任。那么,国家政策是不可抗力吗?下面就由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一下。
国家政策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一、国家政策否属于不可抗力

  属于情势变更,是不可抗力的一种,但情势变更不能乱用。

  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看起来很相似,二者之间还是存在些许差异的。

  第一,不可抗力通常多指自然力灾害、突发的社会事件或政策调整,应当是当事人完全无法预见的,而情势变更则是指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而商业风险本身并非当事人完全不能预见,只不过商业风险的变化已经超过了正常商人能预料的程度;

  第二,不可抗力的出现既可能使合同履行出现暂时性的客观障碍,也可能使合同的履行发生客观上的永久不能,这取决于不可抗力的程度以及对当事人的影响,而情势变更则只是影响到了合同的履行,这种影响会造成对一方当事人的不公平或者无法实现通常情况下的商业目的,但是不存在暂时的客观履行不能或永久的客观履行不能;

  第三,不可抗力的后果是当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目的不能实现时,当事人有权自行而非通过法院解除合同,并且可以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而情势变更的后果则表现在当事人可以请求法院变更或解除合同,至于是否解除,则取决于法官的判断。

  二、民法典中不可抗力有期限吗

  民法典规定,不可抗力因素是没有期限的,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条【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不可抗力是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三、不可抗力因素是怎样的

  1、不可预见性

  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如果能预见,或应该能够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例如某船运输一批货物从一海港到另一海港,船长出海前未听广播天气预报即开船,结果遇上风暴使货物受损。该风暴对于船长来说就不是不可抗力。因为作为海上运输的船长出海前应了解一下当天的天气预报,而天气预报已对该风暴作了预告,船长能够预见,却由于疏忽未注意应当承担货损的责任。

  2、不可避免性

  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灾害,如果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那么也不构成不可抗力,只有无法采取任何措施加以避免,才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例如船在海上遇到风暴,附近就有避风港但不进去致使货物受损也需承担责任。

  3、不可克服性

  这是不可抗力的最后一个特征。指当事人对该事件的后果无法加以克服,即毫无办法加以阻止这是不可抗力政府或社会行为,譬如政策的变化、国家出现政权的交替等。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有关国家政策是否属于不可抗力的相关法律内容,小编提醒,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所以不可抗力没有期限。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上找法网在线律师平台进行咨询,大家的疯啦问题会有律师进行专业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属于不可抗力,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订立时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不可抗力的来源既有自然现象,如地震、台风,也包括社会现象,如军事行动。
另外国家政策规定,是不是不可抗力因素,可以和房东解除合同吗?
您好!针对您所提的问题,我们给出法律意见如下:1、建议先行根据租赁合同约定内容,分析出租房屋是否已达到交付符合条件;2、如房屋未达到交付条件或出租人未履行其他约
房屋限购政策属于不可抗力吗
属于情势变更,可以撤销或者变更合同。
房产新政是属于不可抗力还是情势有变
实践中,法院都没有明确表示,都在回避这个问题。 所以不太好说。
合同中的国家政策变动或不可抗力是什么
需要具体分析,如分歧巨大可以诉讼。
国家政策因素
如需法律帮助,可来电咨询。
房产新政是否适用不可抗力
您好,你所咨询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能适用不可抗力。
购房合同违约金我应该支付吗,国家政策属不可抗力吗?
你好, 1、如果合同上没有约定“贷款不足,须现金补足”的条款,你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并双方互不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2、但根据上海的司法实践经验,你同时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