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

更新时间:2021-02-03 10:12:36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买卖双方因合同履行问题产生纠纷,除了可以互相协商、向法院起诉外还有一种解决途径,即申请仲裁,将争议交由仲裁机构解决。我国最新颁布实施的民法典中对此也做出了相关规定。接下来找法网小编就为大家介绍民法典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民法典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

  一、仲裁程序有哪些

  1、申请和受理

  申请,是指一方当事人根据合同仲裁条款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发生的争议依法请求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的行为。受理,是指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的申请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受理条件,决定立案进行仲裁的程序。

  2、仲裁庭的组成

  仲裁机构仲裁案件,不是仲裁委员会直接仲裁,而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实现的,这个组织称为仲裁庭。

  3、开庭和裁决

  开庭是仲裁庭在双方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参加下,对仲裁请求进行实体审理和裁决的活动。裁决是仲裁审理的最终程序,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仲裁时效要如何计算

  仲裁时效期间应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同样,民法典有关诉讼时效中止及中断的规定也应适用于商事仲裁时效和劳动仲裁时效。在仲裁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权利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权利人提出要求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的行为可构成仲裁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得以重新计算。

  此外,对于劳动仲裁来说,如果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三、民法典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八条规定,法律对仲裁时效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没有规定的,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第五百九十四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四年。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由上文可知,仲裁的时效从权利人知道被侵害之日算起,向法院请求保护自身权利的时效一般为三年。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民法典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如果您对于民法典的内容还有兴趣想继续了解,可以来找法网向我们专业的律师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劳动者申请劳动仲裁的法定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仲裁时效一年。具体操作:1. 在时效期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2. 如遇时效中断,重新计算时效期间。3. 如因不可抗力等未申请,时效中止,原因消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劳动仲裁的时效性是如何规定的?
劳动仲裁时效期为一年。期间内可向仲裁委申请,超出则权利不受保护。若遇不可抗力等,时效中止,消除后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的报酬争议,终止后一年内提出。
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期间的严谨规定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一年。具体操作:1. 确认劳动关系争议,提供劳动合同等证据;2. 劳动报酬等争议,提供工资单、银行流水等;3. 工伤等争议,提供医疗证明、工伤认
劳动仲裁申请时效的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时效一年。注意时效起算、中断和中止情形,及时申请。中断后时效重新计算,中止原因消除后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拖欠报酬争议,终止后一年内提出。
关于劳动合同仲裁时效的法律规定
劳动合同仲裁时效为一年。具体操作:1. 在时效期内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2. 如有中断情况,如主张权利等,时效重新计算。3. 如因不可抗力等未申请,时效中止,
民事仲裁时效的规定
民事仲裁时效的规定
劳动仲裁知识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之法律规定
劳动仲裁时效一年。具体操作:1. 权利被侵害日起一年内提起仲裁;2. 注意不可抗力等中止情况,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3. 把握请求权利救济等中断时机,中断后时效重
仲裁时效规定
仲裁时效规定
劳动仲裁
民法中关于仲裁时效的规定
仲裁时效一年,注意起算点。时效中断,重新起算;中止则原因消除后继续。具体操作:1. 权利被侵害后及时申请仲裁;2. 如有中断情形,如主张权利,重新起算时效;3.
仲裁诉讼时效是怎么规定的
仲裁时效一年。在时效内,应收集证据,向仲裁委申请仲裁。不服裁决的,可在15日内向法院起诉。逾期未处理,将丧失法律救济机会,影响权益保护。
劳动仲裁的仲裁时效多长时间,怎么规定
劳动仲裁时效为一年。在时效内应尽早申请,确保权益。若劳动关系存续,因拖欠工资争议,可随时申请。劳动关系终止后,需一年内提出。申请时需准备充分证据,明确诉求。
法律对劳动仲裁时效有哪些规定,具体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劳动仲裁时效的规定是: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四十五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