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办理居住证吗

更新时间:2018-11-23 13:49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随着现在交通的发达,现在我国人口的流动是比较频繁的,特别是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的现象更为普遍,而为了维护当地的治安,需要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那么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办理居住证吗?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整理的内容。

  一、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办理居住证吗

  依据居住暂行条例的规定,申领居住证的,除了要提供购买合同后,还需要提供身份证明、就业证明等的材料。

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办理居住证吗

  《居住证暂行条例》

  第九条 申领居住证,应当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业、就读等证明材料。

  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办理的,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申请人及相关证明材料出具人应当对本条规定的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对申请材料不全的,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领人需要补充的材料。

  对符合居住证办理条件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制作发放居住证;在偏远地区、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因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制作发放居住证的,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实施办法中可以对制作发放时限作出延长规定,但延长后最长不得超过30日。

  二、办理居住证需要提交什么材料

  身份证、居住证明、就业证明等,关于申领居住证,《条例》明确,应当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者受公安机关委托的社区服务机构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本人相片以及居住地住址、就业、就读等证明材料。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和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等,可以由其监护人、近亲属代为申领居住证。监护人、近亲属代为办理的,应当提供委托人、代办人的合法有效身份证件。

  以上就是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办理居住证吗的介绍。办理居住证需要房屋买卖合同办理。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解答。

如果您还想了解关于居住证的相关内容,找法网小编为您推荐:

◆ 重庆居住证应该怎么办理

◆ 居住证办理进度怎么查询

◆ 杭州居住证怎么办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房屋买卖合同返还房屋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房屋返还的相关规定如下:《合同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
定金买卖合同视为房屋买卖合同
定金合同为从合同。定金合同是以主合同的有效存在为前提。主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定金合同也随之无效或被撤销。主合同因解除或其他原因消灭时,定金合同也归于消灭。因此,定
房屋买卖合同房屋买卖合同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有效吗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定。虽然农村房屋可以买卖,但是,不是所有的农村房屋买卖合同都是合法有效的。因为农村房屋买卖合同主体不同,所涉及的相关法律
房屋居间买卖合同和房屋买卖合同什么区别
你好,需要根据合同内容分析
房屋买卖合同农村房屋买卖合同效力
农村房屋买卖合同属于以下几种情况的,视为有效: 1、出卖人和买受人均是同一村的村民。该合同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买卖合同当然有效。 2、买受人在买卖房屋时与出卖人不
用房屋买卖合同能办居住证么
1. 最主要的应该查看两证:国有土地使用证和预售许可证,并且一定要看原件。要确认所预购的房屋是否在预售范围内,以确保将来能顺利办理产权证。在商品房预售过程中,开
房屋买卖合同,可以办居住证吗
《商品房买卖合同》是购房者保障自己合法权益的主要法律依据,因此购房者不能不慎重对待。在签订合同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付款方式应与开发商谈定,并在合同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