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休假国家是如何规定

更新时间:2018-08-27 13:53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我们知道年休假是每个在职人员的享受权利,但是也有一定任职要求,只有在公司在职一年以上才可以享受。以下就是找法网小编更多对于年休假国家是如何规定的具体介绍。

  对于年休假国家是如何规定

  第一条 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第五条 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第六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

  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第七条 单位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又不依照本条例规定给予年休假工资报酬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或者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除责令该单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外,单位还应当按照年休假工资报酬的数额向职工加付赔偿金;对拒不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赔偿金的,属于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员所在单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属于其他单位的,由劳动保障部门、人事部门或者职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八条 职工与单位因年休假发生的争议,依照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九条 国务院人事部门、国务院劳动保障部门依据职权,分别制定本条例的实施办法。

  第十条 本条例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

  劳动法年假规定--年假计算方法:

  按《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为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为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为15天。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带薪年休假的假期。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就不能享受当年度的年休假:1、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2、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3、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4、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5、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工作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但一般应在1个年度内安排。

  劳动法年假规定--工资计算:

  1.年假安排及未休年假的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年休假。用人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年休假或者跨1个年度安排年休假的,应征得职工本人同意。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职工未休年假的工资计算: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2.离职时年假工资怎么算

  用人单位与职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未安排职工休满应休年休假的,应当按照职工当年已工作时间折算应休未休年休假天数并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但折算后不足1整天的部分不支付未休年休假工资报酬。

  折算方法为:(当年度在本单位已过日历天数÷365天)×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当年度已安排年休假天数。

  用人单位当年已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多于折算应休年休假的天数不再扣回。

  劳动法年假规定——休年假条件:

  根据国务院公布并于2008年1月1日实行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08年9月28日制定公布的《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休年假的前提条件如下:

  主体: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

  时间:职工连续工作满12个月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以上就是对于年休假国家是如何规定的内容。小编提醒的是,如果职工自己主动要求放弃带薪年休假或者年休假过期,公司是不需要补偿300%工资的。还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识,欢迎上找法网进行咨询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单位公休假国家规定
单位公休假国家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有什么规定
年假计算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工作年限确定年假天数;其次,与所在单位协商确定休假时间;最后,如果因工作原因无法休假,应要求单位支付相应的年休假工资。处理过程中,需
带薪公休假 国家规定
带薪公休假 国家规定
带薪年休假制度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关于婚假的国家详细法律规定
婚假通常1-3天。操作如下:1. 向单位提出申请,附上结婚证明;2. 单位根据实际情况批准;3. 休假期间,单位应依法支付工资。如遇纠纷,可协商、仲裁或诉讼。
婚假国家规定几天?
婚假三天。具体操作:1.了解当地婚假政策;2.向单位提出申请,并提供结婚证等证明;3.单位审核通过后,安排休假时间;4.休假结束后,按时返岗。
国家婚假多少天2023年新规定
最新规定婚假通常是三天。婚假是用人单位给予的假期,并且在休假期间用人单位需要如数的支付其相应的工资。具体如下: 1. 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
新入职职工能否享受带薪年休假,怎么规定的
法律分析: 1、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
年休假规定有哪些
年休假规定有哪些
劳动合同纠纷
我国劳动法是应当如何规定带薪年休假的
看年休假条例及年休假实施办法
年休假规定天数
年休假规定天数
劳动合同纠纷
国家丧假规定
国家丧假规定
劳动合同纠纷
国家法定婚假规定是几天
### 婚假规定 1. 国家法定的婚假一般是1到3天。符合法定结婚年龄的初婚公民一般可享受1到3天法定婚假;晚婚晚育夫妻现在不享受特殊假期;而二婚者也只可享受
结婚假期国家规定多少,法律上该如何规定
根据内容提取后,去除法条引用及内容,保留的段落如下: 1. 职工结婚可享受3天婚假,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在探亲假(探父母)期
国家规定婚假工资发放标准是哪些
婚假工资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计算。此外,劳动者在依法享受年休假、探亲假、丧假以及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也应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工资。社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