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怎样确定保证期间

更新时间:2022-12-27 14:11:07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确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一般双方当事人在订立保证合同过程中需要进行协商约定保证期间,一般没有约定的,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需要承担连带责任等。
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怎样确定保证期间

  一、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怎样确定保证期间

  双方未约定一般保证期间的确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对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连带责任保证承担保证责任。一般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债权人有权自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内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二、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主张权利,保证人能否免除责任呢

  保证期间内债权人未主张权利,保证人能免除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内没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保证期间,按照约定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三条,一般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连带责任保证的债权人未在保证期间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再承担保证责任。

  三、一般保证责任与连带保证责任区别是什么

  一般保证责任与连带保证责任区别是:

  1.承担责任的具体作法不同。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只是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有补充性;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债务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债权人无论选择谁,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2.连带责任保证中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问题适用于连带债务的法律规定。找法网提醒您,而一般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不存在连带债务问题,只是在保证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保证人对主债务人享有求偿权。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在一般保证合同中未作出约定时,如何确定保证期间
未约定时,保证期间为六个月。根据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日起算,期间固定不变。若需延长或变更,应双方协商一致并明确约定。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保证合同如何约定保证期间
保证合同中的保证期间通常有两种约定方式:一是双方具体协商确定,但要确保不早于主债务履行期;二是直接采用法定默认期限,即主债务到期后的六个月。选择时应考虑债务性质
保证合同怎样约定保证期间
是从主债务期限届满的次日计算保证时效,如果没有特别约定,一般为六个月了
保证期间应当怎样确定
1. 保证期间应由债权人与保证人协商确定。如果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则视为没有约定。在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下,保证期
未约定保证期间如何处理
1.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2.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
合同未约定还款时间,如何确定债权保证期?
保证期间的计算方法如下: (1)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自行约定保证期间; (2)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3
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规定,如何确定
订立保证合同对保证期间的约定是:不能早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在该限制条件内,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约定;如果当事人未约定的,保证期间是主债
未约定保证方式怎么计算保证期间
未约定保证方式计算保证期间的方法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如果在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和法律规定的保证期间,债权人未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保证合同中
保证合同的保证期间,如何确定
合同保证期间主要有以下规定: 1、如果保证合同中约定了保证期间的起算时间与时长,应当首先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从其约定; 2、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与债权人未约定保证
保证期间约定不明怎样解决
如果保证期间约定不明,则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的六个月内。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则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