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找法网 办事指南 劳动就业 正文

我国关于婚假的法律规定内容是?

更新时间:2020.10.13    浏览量:

摘要

结婚对于年轻人来说可是一件人生大事,为了准备婚礼,很多新人提前半年就开始准备。在申请结婚登记的时候,夫妻双方会各自向单位请几天假。在我国婚姻法中,对婚假做了明确规定,那么,我国关于婚假的规定最新内容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跟随小编具体了解下。

一、关于婚假的规定最新内容是什么?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依法办理结婚登记的公民可享受3天法定婚假。2015年12月2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草案)》,删除了对晚婚晚育夫妻、独生子女父母进行奖励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不再享受晚婚假奖励,只有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

二、二婚有没有婚假?

再婚者与初婚者一样,均应享受婚假待遇。根据我国的相关规定,职工享受三天的婚假。对于再婚者的婚假问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曾有明确答复,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和国家有关职工婚假的规定精神,再婚者与初婚者的法律地位相同,用人单位对再婚职工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同初婚职工一样的婚假待遇”。

三、婚假工资如何计算?

1、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

2、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按以上原则计算的假期工资基数均不得低于本市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综上所述,根据我国关于婚假的规定,职工因为办理婚姻登记等事项,可以向单位请三天婚假,并且,婚假期间,工资待遇不变。之前我国为了贯彻计划生育正常,鼓励晚婚晚育,还有过晚婚假,但是在最新的计划生育条例中,晚婚假取消。也就是说符合晚婚条件的居民,也只享有三天的带薪休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