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

更新时间:2022-05-07 15:31:41 找法网官方整理
导读:
紧急避险应当具有适当性,即紧急避险应当有一定合法合理的限度,那么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呢?以下由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具体解答这个问题,并带您了解其他相关法律知识,希望对您的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所帮助。
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

  一、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

  (一)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属于价值评价在判断紧急避险限度时,“小于说”与“不超过且必要说”均选择将造成的损害与避免的损害进行比较作为主要依据。虽然后者意识到不适当损害在其中的作用,但也只是限于所造成的损害小于避免的损害这一特定情形之下。因此,两种学说在本质上还是权衡法益,通过对损害进行客观比较和判断,确定紧急避险的限度。在“小于说”与“不超过且必要说”看来,两种损害相衡主要是客观损害相衡,至于其所体现的价值内容的重要作用,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学界在理解紧急避险的限度时,往往陷入机械的逻辑规则束缚之中,背离了刑事立法的本意,难以适应司法实践的需要。

  (二)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作为一种价值判断,认定紧急避险是否适当,需要考虑众多的因素,这大大增加了紧急避险限度判断的难度。“紧急避险问题上存在的最大困难仍然是,如何评判行为人所使用的手段与危险的严重程度之间是否相适应)一般来说,紧急避险的适当性评价标准包括一般标准和特殊标准。

  1、适当性的一般评价标准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通常认为,“所谓‘只要不超过限度’,指侵害利益和保护利益相比,前者不超过后者的意思。利益的比较,应根据客观标准进行。

  2、适当性的特殊评价标准至于影响造成的损害与避免的损害的社会价值因素,则非常之多。除了需要考虑危险源、危险的紧迫程度、强度、避险行为人的情况、行为人的认识水平、行为能力、应急能力等紧急避险的一般因素外,还需要考虑道德伦理、文化价值观念等对行为的社会价值具有影响的特殊因素。一般因素附随于不同情形下的紧急避险而必然存在,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特殊因素虽然不是附随于紧急避险而必然出现,却具有通识性,在判断紧急避险限度时需要特别考虑。这些特殊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是社会善良风俗与美德。作为社会的基本价值评价因素,社会善良风俗与美德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在判断损害大小时应当考虑在内。

  (2)是第三者的自律权。在日常生活中,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需要对他人身体、财产决定、支配自由等权益予以起码的尊重。

  (3)是社会共同体责任。任何社会都有责任对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提供保护,这便是社会共同体责任。

  (4)是法益的重大属性。生命权重于健康权,健康权重于财产权,这是一般原则,但也有例外。

  (5)是社会公共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是一种社会群体利益,是维护国家、社会秩序正常运作不可缺少的,也是人们必须遵循的准则。

  (6)是人格尊严等基本人权。以上就是紧急避险限度的根据及紧急避险限度的适当标准,希望对大家在紧急避险这方面有所帮助了解。总而言之,如果紧急避险过当,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会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二、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承担民事责任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三、紧急避险的原则

  (一)必须遭受现实的危险。现实的危险包括:自然力量产生的危险,如洪水、地震等;机械、能源设备产生的危险,如飞机故障、油库自燃等危险;动物侵袭造成的危险;人为原因造成的危险等。如果实际并不存在着危险,由于对事实的认识错误,行为人善意地误认为存在这种危险,因而实行了所谓紧急避险,在刑法理论上称为假想避险。假想避险的责任,适用对事实认识错误的解决原则。

  (二)必须是正在发生的危险,即危险迫在眉睫,合法权益正处在危险威胁之中,如不实行紧急避险,危险立即会转化为现实危害,使有关的合法权益遭受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尚未到来或已经过去的危险,都不能实行紧急避险。否则就是避险不适时。例如,海上大风已过,已经不存在对航行的威胁,船长这时还命令把货物扔下海去,这就是避险不适时。船长对由此而造成的重大损害,应负刑事责任。

  (三)必须是不损害某种合法权益就无法避免的危险,紧急避险是别无选择的一种选择。

  (四)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的目的。行为人损害某一合法权益,必须是出于避免较大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失的正当目的。紧急避险是采取损害一种合法权益的方法保全另一种合法权益。因此,紧急避险所损害的客体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明确这一点,对于区分紧急避险和正当防卫具有重大的意义。在行为人的不法侵害造成对国家、公共利益和其他合法权利的危险的情况下,如果通过损害不法侵害人的利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正当防卫。如果通过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的方法来保护合法权益,那就是紧急避险。损害的对象不同,是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重要区别之一。

  (五)必须没有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为有效避免危险而必须损失的合法权益的方式必须以“必要限度”为前提。

  紧急避险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损害的,是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同防卫过当一样,避险过当不是一个独立的罪名,而是根据避险过当行为所触犯的具体罪名,并根据避险过当所造成的损害的大小,确定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紧急避险适当性的评价标准的相关知识,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大家还有其他法律问题的,欢迎上找法网在线法律咨询平台,我们的在线律师会为大家进行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对紧急避险可以紧急避险吗
请报警,由交警定责
对因紧急避险但紧急避险措施不当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 1、紧急避险行为不能超过必要限度; 2、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3、应当处于危急状态下,不得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对紧急避险进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是: ①存在需要避险的现实危险,当自己或他人的合法权益,正在遭受紧迫的现实危险时,才可实施避险行为; ②危险已经产生但尚未结束; ③行为人具有
紧急避险成立的合法性条件之一
您好,首先,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紧急危险将造成更大损害的后果,在别无选择的情形下迫不得已而采取的只造成他人较小利益损害
紧急避险要赔钱吗?因为紧急避险而造成他人的财产损失请问需要赔钱吗?
紧急避险是否需要承担赔偿责任可以按照《民法典》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来断定: 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危险由自然原因引
紧急避险的概念是什么?法律上所说的紧急避险请问是指的什么意思啊?紧急避险的概念能说明下吗?
紧急避险的概念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
什么是紧急避险?请问法律上的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能解释下紧急避险的含义吗?
紧急避险是刑法中规定的不作为犯罪处理的一种情形。根据刑法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
紧急避险的概念是什么?之间新闻上看到有一起交通事故案例里面有个词叫紧急避险是什么意思呢?紧急避险的概
所谓“紧急避险”,是指为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权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牺牲较小利益而保全较大利益的行为。 举例:你遇到一条狼
我想问一个5岁的男孩,他在村里被一辆电动车撞伤了。谁负责
事故责任由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判定。根据事故认定书确定的责任来确定赔偿责任的划分
交通事故对方不肯付钱怎么处理
对方不付交通事故赔偿,可调解或诉讼。调解可快速解决,不成则转诉讼;诉讼需收集证据,胜诉后可强制执行。具体操作需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交通事故住院伙食补助费包括哪些规定
交通事故住院伙食补助费,根据工伤或医疗事故不同,处理方式有异。工伤按单位出差伙食补助70%发放;医疗事故则按国家机关出差伙食补助标准计算。需提供相关证据,依法申
如何赔偿车祸造成的头部受伤对方全责?
车祸的赔偿一般包括人身损害的赔偿以及财产损失的赔偿。需要根据交通事故管理部门作出的责任认定书来确定双方承担的责任,根据具体的受伤害情况进行赔偿项目的确定,不同赔
我骑车过程中,后方有个摩托车超车时,从我旁边过把我带倒了谁是过错方
处理方式包括及时报警、等待交警现场勘查并认定责任。选择不同处理方式时,应考虑事故严重性、是否有人员伤亡、能否保留现场证据等因素,以确保自身权益得到保障。
对方全责我是非机动车肋骨骨折一根怎么赔付
对方全责造成你肋骨骨折,可协商或诉讼索赔。先与对方协商,达成赔偿协议最高效;若协商不成,可向法院起诉,要求依法判决赔偿。
嘉善交通事故处理方式有哪些规定
法律分析:交通事故处理方式视情节轻重分情况处理:1、轻微的交通事故的处理方式。如果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没有争议,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
机动车左转与电瓶车无碰撞,电瓶车摔倒了
如果双方对责任划分有争议,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首先,可以向交警部门提出申诉,要求重新调查处理;其次,可以请求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最后,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向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