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处罚多久能撤销

更新时间:2022-02-17 07:01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若违反了行政法律法规的,相关行政机关有权对其进行行政处罚,那么,行政处罚多久能撤销呢?因此接下来由找法网小编将带来关于行政处罚多久能撤销的知识,请大家阅读并了解找法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文章。

  一、行政处罚多久能撤销

  行政处罚的撤销,需要先提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在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本机关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国家机关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根据《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六条,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时,一并提出对本法第七条所列有关规定的审查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对该规定有权处理的,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法定程序转送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依法处理,有权处理的行政机关应当在六十日内依法处理。处理期间,中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审查。

行政处罚多久能撤销

  二、消防法共设定了几类行政处罚

  《消防法》所设定的行政处罚有七种,具体如下:

  (一)警告。是国家对行政违法行为人的谴责和告诫,是国家对行为人违法行为所作的正式否定评价。

  (二)罚款。是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行为人强制收取一定数量金钱,剥夺一定财产权利的制裁方法。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务。没收违法所得,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占有的,通过违法途径和方法取得的财产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没收非法财物,是行政机关将行政违法行为人非法占有的财产和物品收归国有的制裁方法。

  (四)责令停产停业。

  (五)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六)行政拘留。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三、行政处罚决定撤销依据

  行政处罚撤销依据:合法的行政行为具备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三要素,任何行政行为如缺损其中一个或一个以上要件,该行政行为就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不适当的行政行为也是可撤销的行政行为。所谓“不适当”,是指相应行政行为不合理、不公正、不符合现行政策、不合时宜、不符合有关善良风俗等情形。

  以上就是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行政处罚多久能撤销的相关知识,要撤销行政处罚的,应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一般会在30日内作出是否处罚的决定。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找法网,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被海关行政处罚一次,多久能消除!
海关作出行政处罚的时间是自立案之日起九十日内。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及事实、理
已经交了罚款多长时间内可以撤销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撤销,需要你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认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已经交了罚款多长时间内可以撤销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的撤销,需要你先提起行政复议,复议机关认为对被申请人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时,认为其依据不合法,应当在三十日内依法处理。无权处理的,应当在七日内按照
欠公司货款被法院执行失信人员?
如果您确实无力偿还公司货款,建议您与公司协商分期还款或延期还款等方案。同时,您可以向法院申请减免部分债务或延长还款期限。在申请时,您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收入
和公司没签劳动合同但签了培训协议,不去培训可以吗
可以不去培训。具体操作:1) 与公司沟通,了解培训的目的和重要性;2) 如认为培训不合理或公司态度强硬,明确拒绝并保留证据;3) 如公司因此采取不利行动,如解雇
最长停机损失支持30天
你好,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
原有排污许可证的化工企业停产3年。在企业停产的三年里,企业还能在原址新增化工项目吗?
排污许可证,是指排污单位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审查发放的允许排污单位排放一定数量污染物的凭证。排污许可证有效期通常为3年。另外
公司实激注册资本金能减少呢?
公司注册资本可以减少,但只有法定情形出现时,依照法定程序才可以减少
占公司30%做法人,有什么风险
占公司30%做法人,需注意风险。应确保公司合法经营,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内部制度。同时,与股东保持良好沟通,共同推动公司发展,降低个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