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

更新时间:2018-11-16 16:16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现在很多学生在还没有毕业就已经去找好工作了,因为没有毕业,没有毕业证,在入职的时候,也是实习生,那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以下找法网小编为您详细介绍。

  一、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

  实习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就业型实习,另一种是毕业型实习。就业型实习是实习人员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在单位通过实践进行一定的专业训练。在这种实习中,实习人员必须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如专利代理人、律师、医师等。另外一种是实习人员出于学习需要在单位进行社会实践的行为,实际上大多是大学生的毕业型实习。

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

  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伤害事故包括学生本人受到伤害和学生致人损害,不仅涉及学生、学校,还涉及提供实习场所的企业。如处理不当,不仅学生、学校的权益得不到维护,还影响学校与实习单位的长期合作。在校学生到实习单位实习期间,虽然所处的环境不在学校,但其学习内容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将课堂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方式,实习的目的是增强实际运用的能力。实习单位仅提供实习场所,与实习生之间无身份隶属关系。实习生在实习单位、实习期间的身份仍然是在校学生,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者。原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2条明确规定:“在校生利用业余时间勤工助学,不视为就业,未建立劳动关系。”在校学生并不具备这些“劳动者”的条件。因此,实习的在校学生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

  二、实习生的注意事项

  选择实习单位

  1、在自身能力和知识结构允许前提下,尽可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和公司;

  2、最好选择有挑战性的实习单位,实习期间重点熟悉公司环境、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等,为将来正式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3、不盲目追求实习单位的名气和规模,与其在大公司坐冷板凳,不如去中小企业实践一番,也许能更有作为。

  4、最好找寻与自己的职业方向一致或与自己感兴趣的职业相关联的行业企业去实习。

  要有正确的实习心态

  1、实习时应注意多学习新技能,积累经验为先

  2、实习时要注意细节,遵守劳动纪律,莫怕吃苦,工作应踏实认真

  3、实习时遇到问题应主动积极向同事请教。

  实习安全问题

  1、实习机会找寻时要慎重,尤其是通过网络找寻来的实习机会。一定要注意辨别网上发布信息的真伪。

  2、选择在离家近的或者自己熟悉的地区实习

  3、注意与实习单位签署约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实习协议

  以上便是找法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如何界定实习生与正式职工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果您还想了解关于实习生的相关内容,找法网小编为您推荐:

      ◆ 实习期有工资吗

      ◆ 实习生辞职要注意什么

      ◆ 实习生辞职不批怎么办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实习生和正式职工在伤残赔偿方面是一样的吗?
您好,工伤导致残疾的要委托专业机构作出工伤等级认定,确定赔偿责任
正式工合同工区别
正式工合同工区别
劳动关系法规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正式职工与非正式职工
讨薪有以下途径: 1、劳动者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监察投诉。 2、可以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工资。 3、有欠
实习生与正式员工有什么区别?实习生和全职正式员工有区别吗?
实习生与全职正式员工的区别如下: 1、身份不同:实习zhi生是实习生,全职正式员工是全职正式员工 2、薪资待遇不同:一般情况下,同一公司同一岗位,实
实习生跟正式职工一起处理故障时,实习生应该给予正式职工怎样的
单位未在出事30天内申请的,员工及家属应在出事后一年内先行工伤认定,再伤残鉴定,然后索赔。工伤赔偿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交通费住住
实习生和正式职工在伤残赔偿方面是一样的吗?
人身损害之致人伤残的赔偿范围:(其因增加生活上需要支出的必要费用以及因丧失劳动能力导致的收入损失)包括: 1、残疾赔偿金 2、残疾辅助器具费 3、被扶养人生活费
要求与正式职工同等待遇
1995年劳动法实施后,企业职工没有正式和临时之分,你可以申请劳动仲裁,仲裁不服向人民法院起诉。
要求与正式职工同等待遇
你们可以申请劳动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