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恶意抢注商标的认定怎么解决

更新时间:2023-02-14 09:02 找法网官方整理 人浏览

  被恶意抢注商标的认定的解决办法有,商标进入公告阶段的,可以提出异议。商标已经核准注册的,可以向商标评委会申请撤销该商标。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是不合法的。

被恶意抢注商标的认定怎么解决,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是否合法

  一、被恶意抢注商标的认定怎么解决

  被恶意抢注商标的认定的解决办法有:

  1.当被抢注商标进入初步审定公告,提出异议。

  《商标法》第三十条 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任何人均可以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2.当被强注的商标核准注册时,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争议,撤销被强注的商标。

  法律依据:

  《商标法》第四十一条 已经注册的商标,违反本法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规定的,或者是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由商标局撤销该注册商标;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可以请求商标评审委员会裁定撤销该注册商标。

  二、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是否合法

  法律规定恶意抢注商标是不合法的。违反商标法和不正当竞争法。《商标法》第三十二条,申请商标注册不得损害他人现有的在先权利,也不得以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

  三、恶意抢注商标如何认定?

  找法网提醒您,抢注商标的判定主要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

  1.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存在代理或者代表、贸易、合作、地缘(地域)或者其它关系明知或者应知被申请人的商标。

  2.被申请人因申请享有在先权利的商号、作品、外观设计、姓名、肖像等具有知名度或者其它因素明知或者应知他人在先权利的存在。

  3.申请人主张被申请人构成恶意抢注其商标行为的,需要考虑申请人商标的独创性。

  4.被申请人因作为公共资源的旅游景区名称、产地名称具有知名度而明知或者应知该名称的存在。

  5.争议商标注册后,被申请人以牟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妨碍他人正当使用,向他人索要高额转让费、许可使用费、侵权赔偿金,或者进行误导公众的宣传,造成市场混乱。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点赞
收藏
还有疑问?立即咨询律师!
33344 位律师在线
1 分钟提问
5 分钟内解答
立即咨询
26秒前 用户188****9876 提交了咨询
相关知识推荐
如何准确判定恶意抢注商标之行为
判定恶意抢注需综合考量。一看申请人是否谋取不正当利益;二是否用不正当手段抢先注册;三是否侵占他人成果并注册成功。处理方式有提出异议、申请无效宣告等。
找法网咨询助手
官方
当前在线
立即咨询
找法网咨询助手提醒您:
法律所涉问题复杂,每个细节都有可能决定案件走向,若问题紧急,建议 立即咨询 律师,并详细描述自身问题,以获得 针对性解答。24小时在线,平均5分钟回复。
如何甄别和认定商标恶意抢注行为
认定恶意抢注看三点:目的不正、手段不当、侵占成果。可提出异议、申请撤销或法律途径维权。需收集证据,证明抢注行为存在,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处理方式。
如何判定商标被抢注且具有一定知名度
商标被抢注应及时维权。提起异议需收集对方恶意抢注及自身品牌影响力证据;若对方已注册,可申请商标无效。操作时需遵循规定,确保证据充分、程序合规,以维护自身权益。
在商标被抢注的情况下,我们应如何应对
商标被抢注的处理方式是: 1. 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可以向商标局提出异议。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违反商标法规定的,或者任何人认为违反商标法规定的,均可提
根据法律规定商标抢注如何判定
恶意抢注商标从三个方面进行判定:一方面是申请人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第二个方面是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的手段抢先注册;第三个方面是侵占别人的劳动成果并且申请商标成功。
如果商标被抢注了要怎么办,法律上如何认定
关于商标抢注行为,我国法律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界定。只要不是恶意的抢注一般都是合法的。恶意的判定主要考虑但不限于下列因素: 1. 申请人因与被申请人存在代理或者代
如何认定恶意抢注商标
可以及时申请商标注册,如果对方恶意抢注,你们可以在公示期提出异议,证明你们是实际使用人
我被别人抢注了商标,如何处理
在我国被人抢注商标的解决办法: 1. 若双方能够就抢注等事宜协商一致的,可协商处理,但协商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2. 若无法达成协商的,当事人可以向商标评审委员
认定恶意抢注商标的标准是怎样的
法律分析:商标恶意抢注认定标准有: (一)申请人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这是主观要件。 (二)申请人采取了不正当手段,这是行为要件。 (三)注册成功,这是客观要件或
商标被抢注应该如何处理
商标被抢注的处理方式为:商标局提出异议或者请求宣告无效。具体流程如下: 1. 对初步审定公告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内,在先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若认为该商标违